红旗渠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配套的大型体系,建筑构造主要有河坝、隧洞、渡槽、渡桥等。红旗渠内有各种建筑物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还建了不少水电站和提水站。
红旗渠源及渠首拦河坝位于晋省平顺县侯壁水电站下约600米处,由拦河溢流坝、引水隧洞、引水渠、进水闸、泄洪冲沙闸联合组成渠道引水枢纽,为无调节河道自流引水。溢流坝横跨河床长95米,最大坝高3。5米,底宽13。46米,顶宽2米,为安全嵌入基岩下0。3米~0。4米,水泥浆砌石英岩石重力坝结构,砌石1804立方米,用工1。28万个,投资2。5万元,由任村公社修建。渠源引水隧洞上口位于溢流坝以上18米处的浊漳河右岸,长105米,洞后经55米的明渠至进水闸。进水闸共3孔,单孔宽2米,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冲沙闸在进水闸上游左侧共2孔,单孔宽2米,该闸底低于进水闸底1米,闸上游作成约120的陡坡导沙廊道,同时在进水闸前设立与渠道水流方向呈30°夹角的直墙导沙槛,防沙入渠,退水冲沙流入浊漳河。当河水小于25立方米秒时,可将河水全部引入总干渠。发洪水时除渠引水外,其余分别由溢流坝和冲沙闸泄入坝下游。
空心坝位于总干渠任村白家庄村西露水河支流段——浊河上。该工程是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设计,正确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典范。共完成挖方5624立方米,砌石方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由姚村、东姚公社修建。该坝长166米,底宽20。3米,顶宽7米,高6米,坝基埋深1米~2米。其坝体呈弓形,以增强对上游河水抗压能力;坝腹设双孔涵洞,单孔宽3米,高4。5米,洞底纵坡11818,总过水能力23立方米秒;坝下设消力池,再下为干砌大块片石护滩;坝南北两头各设有高4。4米的导水墙,使洪水聚向河中导入坝外,行洪能力可通过百年一遇洪水1500立方米秒。1975年8月通过860立方米秒的洪峰,大坝安然无恙。
青年洞隧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太行山腰穿而过。原洞长616米,在券砌洞脸后,洞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立方米,投工13万个。
曙光洞为红旗渠第三干渠穿过卢寨岭的隧洞,共挖凿山石3。08万立方米,砌料石0。9万立方米,投工25万多个。其起于下燕科村南到东卢寨村东止,全长3898米,宽2米,高2米,纵坡11000,设计流量3。1立方米秒,是通往东岗乡和河顺镇北部的咽喉,也是红旗渠最长的隧洞。为便利施工,挖凿有34个竖井,其中20米以上的竖井有23个,最深的18号竖井,深61。7米。利用竖井建提灌站5个,发展灌溉面积4500余亩,其中18号竖井建有曙光扬水站,提程62米,浇地2000余亩。
曙光渡槽位于东岗村东部4公里的丁冶岭上,是三干渠第三支渠的重要建筑物,也是红旗渠灌区配套建设中群众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力更生修建的较大建筑物。共完成挖土石0。69万立方米,砌石1。7万立方米,投工36万个,投,最高16米,底宽5。4米,顶宽3。5米,共20孔,中3孔,跨径10米,其余孔跨为8。5米,属于石拱结构。其过水断面底宽1。1米,高1米,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
南谷洞渡槽位于南谷洞水库下游700米处,横跨露水河,共挖石方5264立方米,砌石9318立方米,用工5。6万个。其长130米,宽11。42米,高11。4米,另加基础2米~3米,单跨9米,石砌拱形结构,拱券厚0。5米,共10孔,故又称“十孔渡槽”。该渡槽挡水墙高4。3米,底宽6。2米,槽底纵坡13600,设计过水流量23立方米秒,桥下排泄露水河27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洪水。为提高抗洪能力,1977年对主河道各桥墩分水尖进行了加固处理,安全地通过了南谷洞水库修建以来的最大泄洪量1650立方米秒。
夺丰渡槽位于河顺镇东皇墓村东北,总长413米,宽4米,最高14米,单孔跨5米,共50孔,中间越一小丘,分为上下两段,上段17孔,长172米;下段33孔,长241米。渡槽过水断面高1。8米,宽1。7米,纵坡1900,设计流量2。7立方米秒。共完成挖土石方0。5万立方米,砌券石1。02万立方米,投工21。5万个,整个工程都用“寸三道”(一市寸宽锻三道纹)“五面净”的大青石砌筑而成。
桃园渡桥位于红旗渠第一干渠桃园村附近,横跨桃园河,故称为此。其长100米,宽6米,最高处24米,共7孔,每孔跨8米,拱券厚0。5米,渡槽两侧槽墙高2。7米,底宽2米,顶宽1米。该渡桥纵坡为11700,设计流量6。8立方米秒,槽顶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桥板,路面宽4。6米,渡槽上连涵洞长100米,下接涵洞长170米,槽下排洪水,槽中通渠水,槽上钢筋混凝土盖板通汽车,合理地解决了渠水与洪水交叉和通水通车的矛盾,充分发挥了通水、通车的双重效益。共挖土石方5400立方米,砌石5600立方米,投工6万个。
红英汇流位于合涧镇西,是红旗渠第一干渠与英雄渠汇合的地方,一干渠竣工通水,红英汇流至油村改称“红英干渠”,灌溉合洞、原康、东姚等7个乡镇16万亩耕地。红英汇流南边是红英汇流一号电站,水头38米,装机2台,共2500千瓦。红英汇流右上边是使用英雄渠水发电的红英汇流二号电站,水头18米。
总干渠分水闸是长102米、高10米的防洪矩形明渠,再上是长346米的分水岭双孔隧洞,单孔宽4米,高4。5米。1973年建成的红旗渠纪念亭横跨在隧洞与分水闸之间的明渠上,为古今结合式建筑,三开间四周14柱,琉璃绿瓦挑檐,古色生辉。“红旗渠纪念亭”匾牌,为佛教协会主席、现代书法家赵朴初手迹。
一、二干渠分水闸设于总干渠终点,长6。5米,高12米,宽13。5米。其闸底高程454。44米,低于渠首进水闸底10。31米;闸房内安装启闭力15吨的启闭机3台,闸房上悬空高擎郭沫若手书“红旗渠”三个大字。分水闸一干为双孔,二干为单孔,孔宽均为2。5米。其中,一干渠沿林虑山东侧向南至红英汇流,长39。7公里,设计流量14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5。2万亩;二干渠沿林县盆地东北边山腰蜿蜒东去,到马占村东止,长47。6公里,设计流量7。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1。62万亩;三干渠分水闸位于一、二干渠分水闸上游560米处的总干渠左侧,由此向东北穿过3898米的曙光洞到东卢寨村东止,长10。9公里,设计流量3。3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6万亩。
东岗公社曙光扬水站,位于红旗渠三干渠曙光洞62米深的18号竖井上。工程开挖土石2。9万立方米,砌石6200立方米,夯土3500立方米,投工11。44万个,投资8万元。安装深井泵2台,共60千瓦,扬程70米,管道直径191毫米,单机提水量140立方米/小时,泵房旁修一小水库,库容量4。3万立方米,库底南北各有3个放水闸。东岗公社曙光扬水站于丰水季节抽水入库,供早季灌溉。该站除解决东、中、西卢寨、燕科等4个大队人畜吃水外,还可灌溉耕地2000亩。
红旗渠风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分水苑景区位于红旗渠游客中心西北部,由分水苑牌楼、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红旗渠纪念馆等建筑物及文物组成。青年洞景区位于分水苑景区的西北部,内有虎口崖、凌云亭、一线天等多个景点。络丝潭景区位于青年洞景区的西部,主要景点有小三峡、神龟洞和铁索桥等。
红旗渠分水苑景区距市区19公里为一处园林式景区,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一、二、三条干渠的地方,也是红旗渠纪念馆所在地。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后,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故也被称为“分水岭”。分水苑景区内有分水苑牌楼、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红旗渠枢纽工程分水闸、红旗渠纪念碑、红旗渠纪念馆等建筑物及文物。
分水苑牌楼是进入分水苑风景区的大门,为仿古式山门牌坊,其正门高8。5米,两侧门高6。5米,总宽度10米,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正门牌楼上嵌有“分水苑”三字。
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六幅,依次描绘了“红旗渠源”、“青年洞”、“空心坝”、“南谷洞水库”、“桃园渡槽”、“红英汇流”工程。
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位于牌楼院墙上,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其以丰富的内涵展现了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组织千军万马上太行、修建红旗渠的场面。
红旗渠技改工程军民共建纪念碑初立于红旗渠渠源,后复制一通立于分水苑,正四方体,高3。8米,面宽0。8米,其正面是原国务委员陈俊生题写的碑名;第二面题词:“军民情谊深,红旗渠流长”;第三面题词“军民情溢红旗渠”;第四面是碑文。
红旗渠纪念碑为纪念红旗渠通水25周年而建,碑体通高2。2米,共六面,每面宽0。74米,碑帽为仿古式屋檐护顶,第一面雕刻着“红旗渠纪念碑”六个大字;第
二面为红旗渠简介,记述了红旗渠修建全过程;第三面为红旗渠示意图;第四面雕刻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第五面为主要建筑物简介;第六面是碑文,刻有“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的论述;正面碑座上为“碑记”。
红旗渠纪念馆为仿古式建筑,三开间,四周立柱相托,绿色琉璃瓦封顶。红旗渠纪念馆匾额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扩建后它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红旗渠历史,研究、传承红旗渠精神的一座展馆,形态设计为舞动的红色水渠,是红旗渠精神的升华,红旗渠形态的延伸。纪念馆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展线515米长,展馆分为五个部分:“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红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继往开来精神永恒”,采用了空间环境、雕塑、绘画、多媒体等艺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