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第74章 我朱雄英可是号称玉面实诚小郎君(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因为这两年大明皇家银行存款越来越多,而且老百姓对大明银币,大明宝钞的认可越来越高,皇家银行的信誉也越来越坚挺。

与此同时,大明对周边国家输出各种商品,换来的是经济的飞速发展。

就以南京为例。

如今南京名商大贾层出不穷,处处都有商机。

许多地方都在大修大建,因为大明本身的数百年良木不太多,便从安南,缅甸买。

捎带着,国安司,军情司的手也伸进了这两个地方。

有钱人多,业余娱乐生活也丰富起来。

在南京城,大明日报,是一个十分流行的报纸。

此报,由江阴大儒,施耐庵的亲传弟子,罗贯中主编。

上面除了各地政闻,大明战事等,还有就是市井八卦,各类广告,还有周边国家,哪里有良木,哪里有水稻,哪里有银矿。

因为大明日报还悬赏重金,征集番薯,土豆,玉米的线索。

由此还引发了一股下海经商潮流,许多福建广东商人,跑去吕宋淘金。

至于缅甸等地,如今的大明商贾也越来越多。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军事上也日渐强盛。

云南,四川等地,当地头人享受到了大明银币坚挺的福利,各种叛乱少了许多。

而前往云南等地驻守戍边的前元蒙古兵们,也没有出现前世那种,宁愿叛乱也要回南京,死也要死在南京的事情……他们都盼着每个月去卫所的大明皇家银行,领取一元钱的大明银币,这一元大明银币,可以在蛮民夷民哪里,换来两只羊,好几张羊皮,要是说的通,还能换个婆姨……

诸如此类的变化,在大明各地上演。

大明周边的北元,察合台,撒马尔罕,高丽,倭国,安南,物产都在被坚挺的大明宝钞掏空,周边国家的有钱人囤积了大明宝钞,而大明的老百姓们得到了这周围几个国家进来的大量物产……

朱雄英笑道:“此事,早晚会公开,但是如今我爹还未当众宣旨,所以你们暂勿声张。”

李景隆等人点头称是。

外面,周宽又前来报告。

“少主,锦衣卫来报,鲁王殿下在前面岛礁。”

“哦?”

朱雄英眼睛一亮。

……

见得朱雄英,朱檀的心情才算是好了些。

他拉着朱雄英道:“雄英你看,这便是我做饭的地方,这里叫做狗爬礁,我们一共有六十名战友,还有三条狗,五十几只兔子,一个蘑菇房种蘑菇,一个大水窖。”

年长两岁的朱檀,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少年了。

曾经的他,年少轻狂,处处都喜欢攀比。

如今的他,在青春洋溢中,多了一丝沉稳,而此刻,刚刚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他,转而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悲伤。

“这是我做的饭,面鱼儿,我们还能吃炊饼和油旋儿,不过吃不多,每隔一个月,就有船来送炒面,你看你看,我们还经常自己钓海鱼……”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