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总兵俞咨皋不肯背刺郑一官,意味着他的最后一记杀招也失了效。同时意味着,整个八闽彻底脱离了朝廷的控制,甚至包括八闽的所有锦衣卫。如果韩庆之和郑一官两个想要割据的话,八闽就是二人的最好根基,无论人口数量,还是财税数量,都远远超过了辽东。
“陛下息怒,事情还有解决的希望。”王承恩不忍崇祯难过,揉了揉眼睛,小声安慰。
“希望,希望在哪?京营,还是关宁铁骑?”崇祯仰起头,大声冷笑,随即,发出一连串反问。“没有粮食和军饷,朕又指挥得动谁?”
“陛下,韩庆之只是跟郑一官两个,联手封锁了长江,并没有向江北发起进攻。也没有派兵在津门登陆。”王承恩把心一横,咬着牙继续说道,“而那些人敢不向您请旨,就杀了太子少保。下次,指不定还会杀谁!”
被高起潜取代的时间虽然不算很长,王承恩却彻底想明白了一件事。自己早已经无法再跟韩庆之等人撇清楚关系了。骆养性第一进宫,是自己引荐的。五年来韩庆之派骆养性入宫给崇祯送礼,也从没落下自己的那一份。甚至崇祯皇帝对韩庆之的几次封赏,都有自己的出谋划策。既然撇不清了,干脆就不撇,反正看韩庆之的那模样,也不像会是曹操和司马懿那种奸臣!
他自幼就陪伴崇祯,最清楚崇祯忌惮什么。所以,短短几句话,就戳在了对方的心窝子上。
韩庆之再跋扈,再凶恶,都没敢直接派兵到津门来威胁崇祯,更没有杀死过一名五品以上官员。而周延儒和袁崇焕等人,出手就杀了崇祯钦封的太子少保。
太子少保是正二品,位列三孤。崇祯这次容忍了,下次,那帮人就敢杀正一品和三公。再加上曾经亲眼看到过兄长稀里糊涂落水生病致死的整个过程,崇祯皇帝真的不敢确定,周延儒和侯恂等人,比韩庆之对自己更忠心。
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周延儒和韩庆之双方之间,暂且看来,后者未必比前者更危险。而目前这种情况,崇祯皇帝即便想力保周延儒,也很难保得住。周家做的那些坏事,早就随着华夏旬报,传遍了大明。侯恂勾结海盗和倭寇,劫掠大明沿海,并且向倭国走私火炮的事情,也人证物证俱在,根本无法掩盖。
“陛下,奴婢把骆养性那厮带来了。”就在崇祯开始动摇之际,高起潜带着一身寒气匆匆返回,先警惕地看了王承恩一眼,然后低声汇报。
“带进来!”崇祯低声吩咐了一句,随即,又快速补充。
“是!”高起潜听得心里头一惊,赶紧躬身答应。然而,却没有立刻吩咐人将骆养性押进御书房,而是又躬下身体,低声汇报,“陛下,侯恂送了一份密奏给您,说他有一策,可令当前危难迎刃而解!”
“嗯?”耳软多疑的崇祯,听得怦然心动,沉吟了一声,随即笑着吩咐,“呈上来,朕现在就看。”
“是!”高起潜心中长出了一口气,赶紧双手将侯恂的密奏呈上。崇祯在灯下迅速翻动,随即,脸色变得铁青。
“陛下,可是侯恂写了无礼之词,奴婢这就去替您申斥他。”王承恩一看,果断把握机会,煽风点火。
“陛下,密奏是蜡封着的,奴婢事先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高起潜的心脏打了个哆嗦,赶紧努力跟侯恂划清界限。
“你们两个都看看吧,侯御史还真是对朕忠心耿耿呐!”崇祯摇摇头,将密奏丢在了地上,让高起潜和王承恩两个自己看。
二人闻听,赶紧蹲在地上仔细检视。一看之下,全都目瞪口呆。
这侯恂,真是疯了。竟然告诉崇祯,他已经通过亲信,悄悄联络了荷兰、西班牙等国红毛,组织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只待风向合适,就杀过马剌加,直奔鸡笼。届时,只要大明皇帝一声召唤,他们就替大明解决掉韩庆之和郑一官两大奸贼!
“他,他怎么没劝朕跟后金借兵?”崇祯的话从御案后传来,比窗外的北风还要冷上十倍,“借兵剿贼么,大唐皇帝做过,后晋石敬瑭也做过。但是,朕却姓朱!我朱家太祖皇帝,以驱逐鞑虏之功,荣登大宝。朕再不孝,也知道华夷之辩,也知道天子有责任守国门,君王可以与社稷俱殉,却不可以出卖江山百姓给异族!”
"陛下!"高起潜和王承恩两个齐齐打了个哆嗦,跪倒于地。
“王承恩,你出去,把骆养性给朕扶进来!”崇祯又咬了咬牙,用力拍案,“高起潜,你带领东厂和锦衣卫,连夜抓捕周延儒和侯恂,不得让其中一人漏网。然后再派人通知韩庆之和郑一官,红毛的战舰即将杀过来了。朕倒是要看看,全天下里,到底还有几个人,心头还记得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