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师叔来教你做皇帝》

第267章 暗斗(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王荃这个废物。虽然不是东林党,但是,如果此人滚了蛋,为了避免空出来的位置不被阉党占据,东林党就得在立刻推出一个合适取代此人的“英才”。而那魏忠贤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定然会趁机推出自己的党羽,双方之间,少不得又要斗上一场。在彼此都缺乏准备的情况,谁胜谁败,结果很难预料。

“嗯,也罢!”崇祯算不得什么英明君主,在内斗方面,天分却极高。迅速就明白了“不打没有把握之仗”的道理,顺着温体仁和周延儒两个的话推舟,“王卿,朕念你今日乃是无心之失,就不追究了。希望你汲取教训,切莫再犯。”

“臣,臣谢陛下隆恩!”没想到东林党居然会不计前嫌拉自己一把,王荃感激莫名,带着哭腔向崇祯叩谢。

“罢了,你先平身吧!”崇祯没时间在此人身上浪费,摆摆手,示意对方退到自己该在的位置上站好,随即,又迅速将头看向朱一冯,声音变得无比温柔,“朱学士,既然韩、郑两位将军如此擅长水战,朕拟命二人联手,再接再厉,为大明向高丽叛臣讨还旧债可好?”

刷,刹那间,无数双眼睛看向朱一冯,目光当中都充满了羡慕。

按照大明当下以文御武的规矩,如果韩庆之与郑成功二人联手讨伐高丽,总督官就必然是朱一冯。而按照朝廷的潜规则,拨往前线的银子和粮食,无论多少,经手官员们最低都能漂没三成。至于缴获所得,更是总督大人想上报多少就是多少,朝廷向来不仔细过问。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朱一冯却没有把握住从天而降的发财机会,先恭恭敬敬地向崇祯皇帝行了个礼,然后才柔声回应,“陛下,微臣以为,郑一官刚刚为大明夺回鸡笼,韩庆之刚刚为大明夺回耽罗,二人麾下的将士伤亡,恐怕都不会太小。特别是韩庆之那边,具体战报,至今还没送到朝堂。现在就给二人下旨,让二人准备东征,稍显操之过急。不如先缓上一缓,将在鸡笼和耽罗两岛设置州县的事情理顺,再将对有功将士的封赏确定下下来,再谋接下来该如何动作!”

“陛下,微臣以为,朱学士所言在理。还是等一等韩将军和八闽那边的捷报正式送到朝堂上,再做定夺。”首辅韩旷想了想,也果断替朱一冯帮腔。

“这——”崇祯被泼了一瓢凉水,心中好生不舒服。然而,却也知道,朱一冯和韩旷两人的话,的确都在理。

特别是关于韩庆之那边,虽然缴获的战马和银子,都已经在津门登了岸,用不了几天就能送到京师。然而,关于耽罗之战的正式捷报,朝廷这边却至今没有任何人看见。

原因无他,韩庆之的官实在太小了。收复耽罗之战,也不是朝廷直接下令发动。

哪怕此战赢得再漂亮,斩获再多,按照规矩,韩庆之也没资格直接向朝廷报捷。他得先将捷报送到八闽,再由现任八闽巡抚朱大典派人核实过战果,另外写一份奏折,才能将捷报做为奏折的附属物,通过官方驿站送往金陵,然后,由金陵留守官员们,再转呈朝廷。

如此一圈儿折腾下来,没一个月时间,朝廷也看不到正式捷报和详细战报。在奏折和战报抵达朝堂之前,哪怕锦衣卫早就将此战的结果送入了皇宫,哪怕朱一冯早就接到了韩庆之的私信,哪怕斩获已经摆到了崇祯皇帝眼皮底下,都算不得数!

“陛下,何不先下一道圣旨,命令韩庆之将军暂且全权打理耽罗岛大小事务,整顿兵马,以防高丽人反扑?”实在看不过眼崇祯等人做事的拖沓与生疏,老太监魏忠贤忍不住出言提醒。“据老奴所知,那女真叛匪头目之一阿敏,如今仍旧带领其部曲驻扎于高丽。韩将军的捷报无论送没送到朝堂,根据朝堂这边得到的消息上推断,耽罗岛光复都是事实。那高丽人向来无耻,肯定不会心甘情愿地交还耽罗。如今又傍上了女真叛匪的大腿,势必要组织人马反扑。”

“陛下,微臣以为,九千岁的提醒甚有道理。”朱一冯诧异地看了一眼魏忠贤,随即,再度躬身下去,向崇祯提醒,“韩庆之先前因为担心自家所立下的功劳太少,辜负了圣恩,才没敢接受陛下的封赏。如今,虽然他的捷报还没送到,战果却已经确凿无疑。不如陛下先委他一个暂摄(临时)官职,让他坐镇耽罗,以防高丽人联合女真叛匪反扑。”

“九千岁之言有道理。朱卿之言,也是老成谋国。”崇祯皇帝怎么看魏忠贤怎么不顺眼,然而,却知道在国家大事上不能怄气,想了想,缓缓点头。随即,又迅速摇头。

“不过……”顿了顿,他快速补充,“先前封韩将军为海岱副都司,登莱总兵,乃是皇兄的遗命,并非朕的意思。而朕,看了郑一官送来的捷报,以及韩、郑两位将军收复鸡笼的具体细节,却以为,理应在皇兄的遗命之外,另赏其功。朱学士,韩首辅,你们二人先替朕想想,该如何封赏他才好,先不必考虑收复耽罗之功,那件功劳等正式捷报和朱巡抚的奏折到了再议。光是与郑将军联手收复鸡笼,朕以为,朝廷也不该吝啬一个三品武职!”

说罢,看了一眼魏忠贤,似笑非笑。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