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师叔来教你做皇帝》

第268章 皇帝陛下也有故人(第1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圣上英明!”心中清楚地知道崇祯在想什么,魏忠贤却果断躬身给对方唱起了颂歌。

龙椅上这位大明天子,可是他亲眼看着长大的,因此,他深知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表面上聪明、大度、仁厚,贤德,符合古往今来公认的明君风范。实际上,却既没有什么长远目光,也没有做事的长性,待人更是用到之时朝前用不到之时朝后,刻薄寡恩到了极点。

眼下崇祯刚刚登基,郑一官和韩庆之两人就联手替大明开疆拓土,让此人大大地涨了脸。此人当然很不能将郑一官和韩庆之两个刻成牌位供起来,当然更不会舍不得什么高官厚禄。然而,魏忠贤相信,最长也就是半年,甚至用不了三个月,只待开疆拓土带来的荣耀感冷却下来,此人就一定会开始对韩庆之和郑一官两个疑神疑鬼。

郑一官那边还好,毕竟红毛鬼的老巢远在数万里之外,即便想要报复,一时半会儿也派不来援军。韩庆之那边,距离高丽可是近在咫尺。而女真匪首阿敏,眼下却带着两万精锐驻扎在高丽。想要让高丽君臣彻底心服,得知耽罗岛被明军收回,他势必领军跨海来争。

倘若韩庆之再度打赢了阿敏还好,崇祯自然会认为他没信任错了人。万一韩庆之打输了,哪怕只是遭受了极小的挫折,崇祯皇帝也会立刻忘记他先前的所有功劳,下旨让他返回京城接受惩处。届时,韩庆之就会发现,全天下,能救他一命,并且能够继续支持他北上辽东复仇的,只有自己这个九千岁。如此,自己麾下就会平添一员大将,崇祯今天对自己做的种种提防,就全成了笑谈!

“陛下圣明!”

“陛下知人善用,仁宣之治指日可待!”

“陛下……”

朝堂上,很快就又响起了一片歌功颂德之声,却是其他文武官员,见崇祯、东林党和魏忠贤三方,难得达成了一致,纷纷开口锦上添花。

一时间,廷议的气氛变得无比和谐。连同专门负责“咬人”言官们,今天都变得温柔起来,不再准备鸡蛋里挑骨头。

虽然各方对于封赏韩庆之的提议达成了一致,但是,到底该怎么封赏此人,却不能仅仅凭着几句话,就可以当场做出决定。

首先,得参照相关律令,确认韩庆之的功劳到底有多大。其次,还要考虑先帝的遗旨,以及怎么封赏才能不打破各方势力之间的平衡。再次,则是要考虑韩庆之本人的态度,此人已经经实践证明过,是个彻头彻尾的愣头青。如果这次,封赏仍旧不对他的口味,弄不好,他又要婉言拒绝,然后带着舰队又打下一块偌大的地盘来,继续跟朝廷讨价还价……

好在崇祯也没要求朱一冯立刻就拿出具体方案来,廷议的时间,更不能全都浪费在韩庆之一个人身上。所以,在拍了崇祯一通马屁之后,群臣们立刻默契地不再提韩庆之,转而将话头切到新的议题上。

而新议题,就比郑一官和韩庆之两人替大明收复疆土的壮举,乏味得太多了。崇祯听了一件又一件,只管按照群臣的最终争论结果核准,具体内容,却大部分都没往心里头去。好不容易熬到午时,立刻找了机会让太监宣布退朝。

待用过了午膳,便到了崇祯接见几位内阁大臣的时间。虽然不像举行廷议那样劳累,却也没轻松多少。

关键问题在于,眼下大明江山风雨飘摇,处处都是窟窿,每个窟窿补起来都非常麻烦,甚至大多数时候只能割肉补疮。而首辅韩旷,又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几位次辅目前地位还都没站稳,也做不出大破大立的决断来。所以,一下午时间又飞快耗尽,能拿出来的问题解决方案,却寥寥无几。

眼看着月亮已经爬到窗口后,几位首辅和次辅们,虽然恋恋不舍,却只能主动告退。崇祯皇帝累得筋疲力竭,强撑着送了众人几步,便转向了自己的寝宫。随即,一头扎到床榻上,甭说征召美人侍寝,就连吃晚饭的力气和胃口,都拿不出多少了。

新任秉笔太监王承恩,是从十二岁起就跟着他的铁杆心腹。见崇祯又累又乏,还心情糟糕至极,赶紧想办法替他舒缓心情。

然而,笑话接连说了四五个,京师里的八卦也讲了一大摞,崇祯皇帝却仍旧懒洋洋地打不起什么精神头。王承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急中生智,忽然在床榻旁扑通跪倒,连声谢罪,“陛下,奴婢该死,奴婢最近收了昔日同伴的一笔银子,忘了及时向陛下汇报。请陛下重重责罚!”

“多少银子啊,还至于让你这样?”崇祯闻听“银子”俩字,立刻来了精神,从床上坐起来,笑着询问。

他痛恨臣子受贿,但是,王承恩却是陪伴了他多年的贴身太监,不属于臣子范围之内,所以,收一点贿赂,也无所谓。反正,每次收了贿赂,王承恩都会向他老实交代,甚至会主动将贿赂上缴一部分给他,以补贴他日常花销所需。

“这次收得比较多,有,有整整一千两。”王承恩见计策奏效,赶紧又磕了一个头,朗声汇报。

“一千两,这么多,乖乖,他到底求你办什么事情?”号称富有四海的大名皇帝崇祯,却被王承恩所说的数目给吓了一大跳,瞪圆了眼睛刨根究底。“咱们两个可说好了,你收钱可以,不能胡乱给人办事。否则,休怪朕,休怪朕不念旧情。”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