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师叔来教你做皇帝》

第266章 辩经(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咱家是内臣,不管外事。”魏忠贤心中认可韩庆之的作为,却不想多事,果断挥了下衣袖,给自己的党羽发出了继续置身事外的信号。

“此事,算不上肆意掠夺。据韩将军上奏,耽罗守军曾经扮做海盗,截杀我大明百姓。”韩旷看了王荃一眼,笑着反驳。

“那只是韩庆之恶人先告状。更何况,他先前还以武将之身,拒绝了陛下的敕封!”王荃出师不利,气急败坏,干脆揭起了韩庆之的另一项罪状。

“嗯?王鸿胪,你这话,未免太刻薄了吧!”韩旷闻听,立刻就将眉头皱了起来。向来一团和气的脸上,也阴云密布。

其他几个大学士,也齐齐将目光看向王荃,一个个脸上写满了鄙夷。

前往八闽敕封韩庆之的官员已经返回京城多时,韩庆之以武将身份,却学文官做派,婉拒了朝廷授予的官职之事,如今也早已经成了京城人尽皆知的笑谈。

皇帝陛下之所以没有跟大学士们商量,治韩庆之的罪。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皇帝陛下登基以来,一直忙着稳定人心,与魏忠贤明争暗斗,实在抽不出精力来搭理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第二,则是在崇祯皇帝登基的第二哥月,郑一官和韩庆之两人,就联手替大明收复了鸡笼岛。

那鸡笼岛在朝廷眼里,虽然属于蛮荒之地。但收复疆土,却是奇功,特别是在辽东连年战败,黔州叛乱未平,秦地民变四起的情况下,击败红毛蛮夷,收复疆土,更是难能可贵。

况且韩庆之在给皇帝的陈情奏折上,也说得非常清楚,因为感觉自己以前的功劳太小,配不上皇帝的敕封,才拒绝了任命。愿意在立下足够的功劳之后,再接受皇帝的恩典。他如今所做的一切,也恰恰证明,他并不是想跟皇帝陛下讨价还价,而是真心实意地希望立功。

武将替大明收复的疆土,皇帝却要治他的罪,传扬开去,大明皇帝岂不是成了完颜构么?所以,先前崇祯和韩旷等人,就默契地将韩庆之婉拒敕封这件事给忽略了过去。只待外边的议论声小了,再给此人换个恰当的官职,以鼓励赤心为国。谁也没想到,韩庆之在短短二十几天之后,就又拿下了耽罗岛。更没想到,有人竟然哪壶不开提哪壶,当众咬住韩庆之拒绝敕封之事不放!

“陛下,微臣以为,此间是非曲直,其实很好判断。”没等王荃想好,该如何回答韩旷的话,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次辅朱一冯已经站了出来,朗声启奏。

“如何判断,朱少保请讲得明白一些。”崇祯笑了笑,朝着朱一冯轻轻点头。

朱一冯属于东林党的生力军,又是韩庆之的恩师。崇祯皇帝想要尽快搬走魏忠贤这块大石头,就必须获得东林诸君子的全力支持。而韩庆之一个月之内,连下两岛的实力,也让崇祯心中生出了几分拉拢的念头。有这么一员猛将在,还属于东林党的门下,将来哪怕不得己跟魏忠贤兵戎相见,崇祯都能多出几分胜算。

“陛下,微臣听闻,那耽罗岛原本是大明的疆土,还是原本属于大明,租借给了高丽,才被高丽人找机会窃取。如果传闻为真,韩将军所作所为,非但没错,反而有大功于国!”朱一冯早有准备,笑了笑,朗声启奏。

韩庆之给他的信,早在三天前就送到了他手上。随信的还有为什么必须夺取耽罗岛,以及将耽罗、鸡笼、苦兀三岛用战舰勾连,从海上伺机直插后金老巢的构想。虽然认为韩庆之的构想,有些痴人说梦,然而,朱一冯对夺回耽罗,却打心眼里头支持。

每年至少能提供三千匹战马给朝廷!自打失去了大半个辽东之后,大明的骑兵的战斗力,就一天不如一天。三千匹战马,交给孙承宗的话,假以时日,绝对可以打造出一支合格的野战力量。而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在手,大明与女直叛匪交战,就不用老是龟缩在城内被动防御。瞅准机会,偶尔应该也能狠狠地从叛匪身上撕下一块肉。

故而,哪怕韩庆之在信上所说的理由漏洞百出,朱一冯也认为自己有义务,帮他补充完整。最近两天,朱大学士可是没少翻阅史料,结果,赫然发现,韩庆之给自己的理由,竟然不是胡编乱造。

“耽罗是大明的领土?此话为真?”崇祯皇帝听得眼睛一亮,随即眉头皱了紧紧。

“陛下召见史官,一问便知。”朱一冯胸有成竹,笑着提议。

崇祯将信将疑,将目光迅速转向王荃。而那鸿胪卿王荃,不知道朱一冯早有准备。还以为他是在替自家门生胡搅蛮缠,果断对此人的提议表示了赞同。

当即,众人的目光,就落到了史官的身上。而几个史官,先是搜肠刮肚地回忆了一番,然后又向崇祯告罪,说不敢妄言,需要去查阅景泰年间的史料。

崇祯皇帝听得很不耐烦,却也想知道耽罗到底归属于谁。摆摆手,命令史官们速去速回。几个史官如蒙大赦,小跑着离去,不多时,又抱着几大本的记录,气喘吁吁地返回朝堂。

“启禀陛下,耽罗古称东瀛州,涉罗,唐灭高句丽时,内附于中原。后受控于新罗。元时再度内附,成为大元专门用来培育战马之地。我朝立国之初,尽得蒙元旧土,耽罗便成为我大明的海岛。而太祖皇帝册封李氏之时,因为耽罗距离李氏近,特许李氏租借此岛,为大明养马。当时约定,每年向大明缴纳战马三千。土木堡之变后,李氏子孙趁大明虚弱,找借口不再缴纳战马,亦没归还此岛于大明。从那时起,窃据至今!”

“一百八十年,他们竟然赖了将近一百八十年的租金。每年三千匹战马,一百八十年下来,那得多少两银子!”史官的话音未落,魏忠贤第一个跳了起来,两只眼睛里银光闪烁。

“该死!”崇祯皇帝,更是怒不可遏,手拍桌案,长身而起。

每年六万两,一百八十年就是一千零八十万两。而大明朝如今国库空得能跑耗子,每年能收到的赋税,才六百多万两,还只是账面数字,实际能运到京师的归朝廷调动的,连四百万两都不到!

他这个皇帝,登基以来,连给皇后的衣服都舍不得多做几身,给兄长的陵墓,更是修得能省就省。区区高丽,投降了大明的宿敌不算,还欠了大明一千零八十万两租金不给!大明收回耽罗有什么错?照理说,把高丽灭了都不过分!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