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师叔来教你做皇帝》

第263章 风雨沐王府(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这话,其实有些给自家未婚妻脸上贴金了。事实上,小郡主沐晚晴和她身边的沐恩等人,根本不知道当代黔国公沐启元,已经病入膏肓。而韩庆之回到八闽之后,却通过刘永在锦衣卫的渠道,将刘有信等人和眼下黔国公府的根底,摸了个一清二楚。

当代黔国公沐启元,事实上只有三十八岁,按道理,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然而,黔国公府的情况,自打一百多年前起,就变得跟大明皇家非常类似。每一任黔国公,要么躲在深宅大院不问政事,将整个三迤的事情,都交给手下的官员们全权处理。要么,就是年纪轻轻就稀里糊涂地撒手尘寰。

每一任英年早逝的黔国公,死法都不一样。落马,落水,踏青时不小心摔破了脑袋,反正最终都是无药可医。而大明朝廷,明知道黔国公死得有疑问,也鞭长莫及,甚至是乐见其成。毕竟,沐家世袭永镇三迤,弄不好哪天就会变成土皇帝。而每一任黔国公死得越快,沐家化族为国的可能性就越低。

现任黔国公沐启元,四年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继任的国公之位。登位之后连屁股都没坐稳,就被官员们撺掇着,将女儿嫁入信王府,还不保证能够做正妃。至于路上会不会有人对沐晚晴下手,更不在官员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沐启元抗拒不得,同时也认为,搭上信王这条线,对自己今后统治三迤,与下属官员们对抗有利,便咬着牙答应了下来。舍不得女儿套不住狼,只要信王今后顺利登基,哪怕女儿再不受宠,也是妃子。自己仗着女婿的势力,就能逐步恢复对三迤的掌控。

好在小郡主沐晚晴的娘亲,心里还念着自己的女儿。专门请了从小将小郡主保护到大的老太监沐恩随行,还不惜花费重金,赏赐同行的侍女、侍卫和其他太监们。如此,沐晚晴才勉强活到了被荷兰人俘虏,奇货可居的那一刻,随即,被韩庆之所救。

最近这三年,黔国公沐启元拉拢了几个重臣,开始逐渐夺回对三迤的掌控权。而地方官员的望族们,则忙着跟沐启元斗,双方都顾不上沐晚晴的死活。哪怕陆续得到消息,沐晚晴在八闽逗留期间,创办下一个日进斗金的烟厂,也不敢轻易分神。

直到数月之前,沐启元吃菌子忽然中了毒,随即一病不起。双方的实力对比,再度大幅向地方官员和望族们倾斜,这才有人把主意打到了烟厂头上。于是乎,沐王府四大家臣中的刘氏和白氏的后人,刘有信和白有德,才奉命带着一百多名侍卫,来八闽接郡主“回家”!

小郡主沐晚晴知道三迤那边的情况,而刘有信和白有德两个,也没能拿出王妃给女儿的亲笔信。所以,那些官员和地方豪门的如意算盘,才始终未能打响。一个月之前,担心韩庆之回来,事情有变,白有德把心一横,就准备先强行将沐晚晴劫持回三迤,然后再考虑其他。

反正烟厂没长腿,肯定跑不掉。烟厂的重要原料烟叶,也产自三迤。只要小郡主回到黔国公府,今后她对外的联络,就掌控在几个官员之手。届时,打着小郡主的名义收回烟厂,就名正言顺。想必韩庆之区区一个游击将军,没胆子不答应。

只是,白有德等人千算万算,却没算到小郡主沐晚晴这两年跟在韩庆之身边,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任人摆布的木偶。发现前来“接”自己的人,越来越没耐心,甚至在悄悄跟自己身边的侍女接触,就知道对方准备铤而走险。

而她身边那些侍卫、太监和侍女们,又有哪个,没在烟厂拿过分红?大伙儿留在八闽,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每年还有大把干净银子可赚,谁还愿意回三迤那个火坑?

于是乎是,在沐恩的帮助下,小郡主沐晚晴当机立断,就动用了韩庆之特地留给她的自卫力量。抢在白有德对自己下手之前,袭击了对方租住的庭院。

事发突然,白有德和刘有信等人如何抵挡得住?损失了一大半儿人手之后,不敢再留在福城城内,连夜租船逃之夭夭。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韩庆之就不清楚了。在他回到福城的当天,小郡主沐晚晴就将行动的缘由和结果,毫无保留地向他做了汇报。刘永那边,也及时拿到了沐王府的真实情况。韩庆之在心里头,原本还准备了一套,应付三迤官员反扑的方案,却没想到,逃出了福城的白有德等人,根本没能顺利抵达桂海,而是在半路上,就成了荷兰海盗的阶下囚!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