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往后地方派出巡抚巡按等大员,地方上重要的奏章,仍然会走原来的奏报系统。
只不过,奏报系统的规模大减,仅维持最小的规模。。
情报处则是军方的情报机关。
情报系统是很忌讳全部都交给一个机关执行的。
虽然姚广孝的大明情报局已经运转得极好了,但朱允熥还是打算在军事系统内,再另设一个情报处。
如此一来,万一姚广孝的大明情报局安插在别国,在海外某一地区的情报系统被人发现,遭到破坏,大明的情报消息,仍不至因此而中断。
何况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渠道打探情报,相互对照,来从错综复杂的消息中,判断消息的真假,本就是情报系统的基本操作。
军事情报系统同样也有对内的功能。
主要是监控白莲教余孽等“反贼”的动向。
包括追查可能与他们勾结的军事将领。
若发现有地方官员也在其中,则上报军务处,再由军务处移交政务处进行处置
诸如此类,各司其职。
军事系统内部自成体系,但没有谁能一人独掌大权。
重要的事务,最终还是要由他这个皇帝来决定。
朱允熥又道:“军务大臣,暂且便由梁国公蓝玉、宋国公冯胜、大将朱能、张辅、还有你们五个担任。”
“不在京之人,只领军务大臣之名,不负责军务处的具体事务。”
“凡军务大臣,授一品衔。”
“封爵不在此列。”
“外遇其他官员,其礼遇以一品衔论,不以爵位论,以示文武平等。”
“遇军国大事,军务大臣可上书与朕言事。”
“朕有决断者,军务处只可领旨遵照执行,不得再有异议。”
“其他朕交付处置之军国大事,军务处方可自行决断。”
武将和文官不一样。
位高权重的文官,都是京官。
地方上如今还是三司分治,新设立的巡抚巡按尚未派出,没有哪一个能称得上是朝廷大员。
可武将需要出去统兵,在外面的,反而有不少是官阶极高的武将。
若不将他们封为军务大臣,恐怕这些人会很不满。
但他们不在京,只领一个虚衔,不管实务,却是天经地义之事。
如此一来,一旦他们统兵结束,回京以后,也就很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