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上陈靖崇的脚步,不多时便前往了陇西衙门的内堂,并见到了正在书房练字的刘继隆。
“刺史,陈瑛他们回来了。”
“进来吧……”
陈靖崇站在书房外作揖通禀,刘继隆颔首示意他们进来,随后放下毛笔,吐出一口浊气后,立马笑着走向二人。
“辛苦了!”刘继隆拍了拍陈瑛双臂,上下打量后笑道:“倒是在长安吃胖了。”
陈瑛闻言爽朗笑了笑:“遇到了个郎君,每日请我们去酒肆吃些饭食,故此便胖了。”
“对了刺史!”陈瑛突然想到了自己应该禀告的一件事,因此连忙作揖道:
“秦州刺史薛逵被调回长安了,神策军的虞侯高骈得到了拔擢,成了秦陇二州刺史,兼天雄军节度使。”
得知高骈将留在陇右和自己打擂台,刘继隆略皱眉头,只觉得有些棘手。
朝廷留高骈在秦州,肯定是用来掣肘自己的,而秦州又能直接走官道前往成州,并且秦州的上邽距离成州的盐井只有一百里。
如果自己进攻盐井的动向被高骈察觉,那很容易被高骈反制,甚至弄丢盐井。
想到这里,刘继隆只能将此事搁置,先安排当前的事情。
他目光看向了陈瑛,紧接着开口道:“把你们去长安调查的那些情报,都与我说说。”
“是!”陈瑛连忙应下,随后开始向刘继隆说起了他们这大半年来,在长安打探到的各方消息。
例如裴休的漕运、盐铁制度改革,以及河东诸胡遭节度使欺压,还有毕椷招降党项等大小事情。
总的来说,如今大唐的情况还算好,毕竟有着唐武宗李炎和宰相李德裕的改革,大唐还是挽回了不少颓势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也是刘继隆为什么不敢与唐廷直接翻脸的原因。
不过等到李忱驾崩,唐懿宗继位开始,大唐就会逐渐在天灾人祸的打击下,每况日下,直到人心向背。
刘继隆并不着急,如今的他不过才二十一岁,还有足够的时间熬死李忱,蛰伏陇西,以待天时。
只是在此之前,他必须让陇西重新拾回“陇上粮仓”的美名。
“刺史,我们要不要在长安弄个进奏院?”
听完了陈瑛分享的各种情报后,陈靖崇便动起了在长安置办进奏院的想法。
“不弄!”刘继隆不假思索的否决道:“弄个进奏院,起码要花费几千贯。”
“如今我们手里虽然有十四万匹绢,但犒赏还没发,而且陇西百废待兴,到处都需要花钱。”
“进奏院是要置办,但不是如今,而是要等到我们有足够底蕴的时候再办。”
刘继隆说罢,目光看向陈瑛:“陈瑛,现在起你就是旅帅了。
“你麾下的将士,也擢升为伙长。”
“谢刺史隆恩!”听到自己连跳两级,陈瑛连忙作揖行礼。
“好了,你也舟车劳累够了,下去休息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