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之所以这么难用兵,连隋炀帝和唐太宗都饮恨于此,盖因为东北地区,在当时都是都是原始地貌,到处都是沼泽森林,原始森林,极不利于用兵。
何止隋炀帝唐太宗,辽国天祚帝当初领军七十万亲征东北,依旧在护步答冈被完颜打骨打两万兵力击溃,连游牧民族的大辽都是如此,遑论明末关内关外一团糟的大明了。
所以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是很合理的,利用登莱和天津的水师,威胁他们的侧翼,驻兵高丽义州威胁他们后方,联络高丽,水路并进的方式是很合理的。
唐高宗灭高句丽用的这就是这种方式,不过他们联盟的是高丽半岛上的新罗。
熊廷弼三方布置策联盟的是高丽,其实和唐高宗灭高句丽走的是同样的思路。
只不过经过李俊业的一番开窍之后,两人也明白了李俊业的深意,纷纷点头。
李俊业收回教条,语重心长的说道:“所以有些话不能公开说,现在众将请战,我就很头大了,你们两个又跟在里面掺和,我就更头大了。”
“现在你们应该知道该怎么办了吧!”李俊业看了他们一眼,目光满是期待。
王良忙会意道:“总兵放心,众将请战的事情就交给我们,我们保证就解决此事?”
这事换一个人出面去说,效果跟自己出面去说,截然不同,李俊业满意地点了点头,“那我就等你们的好消息!”
王良和马佑出去之后,立马将众将领走,拉着他们喝了半天酒之后,也不知道他们找了哪些借口,对他们说了什么众将便再也不提此事。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李俊业没对他们说,如果真的打到了鸭绿江,收复高丽所有故土,肯定会给朝廷那帮纸上谈兵的人,误以为高丽战事已毕,就算建奴不先主动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很有可能,朝廷会要求他去关内平叛,那些叛军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吃不上饭的农民和裹挟的良民,把刀剑对准他们,李俊业并不愿意。
正当建奴囤积重兵在北岸,时刻防备明军渡江的时候,一个如晴天霹雳的消息却传到了平壤。
原来在数日前,明军水师悉数出动,配合驻守旅顺的明军,突袭的海州了。
藏在海州港内的建奴残存的水师,在明军的坚船利炮之下,瞬间灰飞烟灭,稍后明军从海州近海登陆,劫掠了海州附近所有能遇到的村镇。
海州城内守军过少,根本无力出城抵御,只能站在城墙上,眼睁睁的看着明军劫掠四方,最后,又看到明军带着所有虏获之物,从容的遇上船离去。
等建奴援军到来,明军扬帆起航,不见踪迹。
原来此时的建奴一头在松锦驻扎重兵围困各据点的残兵,另一头在济尔哈朗的率领着重兵在大同江北岸与明军对峙。
建奴的兵力部署就像是一个哑铃一样,两头重中间轻,海州正处于中间,那里有建奴残存的最后水师,这些水师虽然只敢躲在海港内,但是一直牵制大量明军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