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的兵力部署就像是一个哑铃一样,两头重中间轻,海州正处于中间,那里有建奴残存的最后水师,这些水师虽然只敢躲在海港内,但是一直牵制大量明军兵力。
李俊业早就对此如鲠在喉,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将他们彻底毁灭,明军不仅在港口彻底毁掉了水师,登陆后的部队,连建奴在港口正在建造的船只,也付之一炷,建奴很长时间也不能重新组建水师,明军在辽东和高丽的航道算是彻底没有威胁了。
济尔哈朗获得这个消息之后,气的肝火大动,可是又无可奈何,面对不断增强的明军防御,也不敢冒然过江。
李俊业也没闲着,这段时间已经在前线勘察地形,规划着建筑沿江防御系统。
北方寒冷,气温与辽东相似,土地封冻,一样不适合动土,但是无论如何也得先将烽燧系统建立起来,烽燧连大同江而置,依照地形每隔三五里设置墩堡一,每墩堡驻兵一对,五墩设一堡,每堡驻兵一两百不等,负责示警,捉拿沿江奸细。
同时还派出大量老兵,帮助高丽新朝训练新兵,务必让高丽军队能够以最快速度成长起来,独当一面。
这段时间,趁着新朝入驻王京,稳定了局势之后,李俊业让他们组织一次入朝朝贡。
朝贡规则很高,由右议政郑建川亲自带领,携带了大量的的朝贡之物,整个朝贡团两三百人。
不过这次进贡改变了以前走陆路的方式,而是改为走水路,他们从仁川登船,飘逸的风帆战舰,载着他们横渡大海,数日之后从天津港登陆。
这与陆路朝贡动辄需要两个月的时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让很多第一次坐船的高丽官员,惊地瞠目结舌。
断绝联系的高丽,在数年之后再次朝贡,虽然朝贡的物品对于大明来说,没人愿意多看一眼,但对现在千疮百孔的大明来说,意义非凡。
这高丽朝贡使臣到达京师之后,整个京师的百姓全部沸腾了。
这是皇宫很长一段时间,唯一收到的好消息,崇祯高兴非凡,破格亲自在大殿亲自接见了这群高丽使者。
在大殿内,郑建川趁机机会,将李俊业好好的夸了一番,那马屁简直要拍出花了,李俊业在他口中就像兵圣,登莱镇将士,就像是天兵天将。
不仅只夸用兵,还将人格操守一一全部拍了一篇,仿佛是在世圣人一般。
等他拍完之后,崇祯突然问道:“为什么李总兵大胜之后,一直在大同江畔驻军到此,难道他没一鼓作气,乘胜进军的意思吗?”
郑建川眼睛灰溜溜地一转,道:“实乃是李总兵兵力过寡,本就是以弱击强,收复六道,又需在各处重兵险地,分兵驻守,如此前线之兵就更加入不敷出了。”
“而这时建奴援军源源不断,据我等情报,已有四万大军,又加上李倧等伪军,已有十万,二军隔江对峙,防守皆难,遑论渡江作战!”
“喝!难道李倧有这么多伪军,难道你们就没有人帮李总兵一把吗?”朝堂上一个大臣大声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