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讨论,投票,公示,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这也意味着,明面上,永寿市不能差昌顺市太多。
不然,就太假了。
可是,面对昌顺绝对的实力,永寿又似乎很难开出,与昌顺持平的条件。
“但就我所知,昌顺的谭向明书记,似乎不太支持昌顺争取江北大学新校区,现在是昌顺市政府的一些人坚持在搞。”
紧接着,宋思铭又向吕培路透露了一条关键信息。
“谭向明不支持?”
吕培路眼前一亮。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既然没办法直接和昌顺对抗,那就在昌顺内部制造矛盾,让他们自乱阵脚。
“思铭,你提供的这个情报,很有价值。”
吕培路转而就对宋思铭说道。
“应该的。”
“青山与永寿一衣带水,吕市长您又是从青山出去的,无论如何,我也得站在您这边啊!”
宋思铭煞有介事地说道。
“等江北大学新校区落户永寿,我请吃好好搓一顿。”
吕培路随后向宋思铭许诺。
“那我现在就得研究菜单了,争取一顿吃掉吕市长一个月的工资。”
宋思铭哈哈笑道。
“这件事真成了,吃我俩月的工资都没问题。”
吕培路大方地说道。
外界传言,他和新市委书记汪春庭不和,被汪春庭打压,实际上都是假象,他和汪春庭的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
至少在大事上,能够保持一致。
就比如这次争取江北大学新校区,吕培路原本是没有这个意向的。
永寿市的经济水平,城市发展,在江北省内并不靠前,理论上,是配不上江北第一学府江北大学的。
虽然,老书记邱景阳,现在是江北大学党委书记,永寿好像有点优势,但由于当初和邱景阳关系不太好,吕培路根本张不开嘴去求邱景阳。
直到新书记汪春庭主动找到吕培路,明确告诉吕培路,他和江北大学校长刘元洲是连襟,可以说服刘元洲支持永寿,吕培路才开始着手准备争取江北大学新校区的各项工作。
而如果真能在任内,把江北大学新校区拿下来,他的履历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日后的晋升,大有裨益。
“我在昌顺那边没有熟人,你要是方便的话,就多帮着我打听打听,昌顺那边有什么调整,及时告诉我。”
紧接着,吕培路便开始要求宋思铭持续提供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