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书库

久久书库>从德皇的司机开始征服世界 > 第1078章 北伐行动(第3页)

第1078章 北伐行动(第3页)

工兵迅速架设临时桥梁,保障后续部队和重装备通过。王承斌的指挥部随着前锋不断前移,无线电里传来的都是捷报:“突破第一道防线!”“占领XXX高地!”“俄军溃散,正向南逃窜!”

就在王承斌部发起进攻两天后,十二月十四日,在西线的阿穆尔州方向,国民党左派秘密集结的部队,在青年将领黄震的指挥下,也终于亮出了他们的刺刀。

与直系堂堂正正的重锤打击不同,左派军队的进攻,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突袭与渗透相结合的作战。

进攻在午夜时分发起。

没有大规模长时间的炮火准备,取而代之的是小股精锐部队的多点渗透和强渡。

他们利用前期敌后武装摸清的薄弱环节和隐秘渡口,在夜色的掩护下,乘坐橡皮艇、木船,甚至依靠简易浮筏,悄无声息地划过已经结满薄冰的黑龙江江面。

“快!快!快!”军官们压低声音催促。

士兵们口衔枚,马裹蹄,上岸后迅速清理掉零星的俄军哨兵,建立起稳固的桥头堡。

与此同时在几个选定的主攻方向,才突然爆发出猛烈但持续时间不长的炮火急袭,集中打击俄军的指挥点和火力支撑点,为强渡部队提供掩护。

黄震的战术意图明确:避实就虚,快速穿插。

他不追求像直系那样碾压式的线性推进,而是利用俄军防线漫长兵力分散的弱点,以营连为单位,像一把把匕首,插入俄军防线的结合部,直插纵深,分割、包围留守的俄军据点,抢占交通枢纽和城镇。

战斗同样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因为交通要道被直系把控,所以他们能运过来用于北伐的重武器没那么多,在这方面不如直系,但其士兵多为经历过长期抗日战争的老兵,基层军官富有主动精神,擅长近战、夜战和迂回渗透。

面对组织涣散斗志低迷的俄军,他们的战术取得了奇效。

许多俄军据点是在睡梦中被包围,稍作抵抗,甚至一枪未发,便在“缴枪不杀”的呼喊声中举起了白旗。

左派军队进展神速,迅速向伯力(哈巴罗夫斯克)等战略要地穿插,他们一边作战,一边迫不及待地竖起青天白日旗,张贴安民告示,宣布“光复故土”,并紧急联系当地华人社群,试图尽快建立行政机构,抢在直系之前,将“实际控制”变为“既成事实”。

至十二月中旬,外东北广袤的土地上已然烽烟四起。

东面是直系军队钢铁洪流般的正面碾压;北面是国民党左派军队灵活迅猛的侧翼穿插。

两支代表着不同派系的中国军队,怀着各自的政治目的,却在“收复失地”的同一面旗帜下,向着同一个敌人发起了进攻。

而他们的对手,那支已被掏空了力量的俄国远东守军,在这双重打击下,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燃烧的村庄、丢弃的武器、仓皇撤退的灰色队伍,构成了1942年岁末,外东北苍凉大地上的主要图景。

一场由柏林投下的石子所激起的涟漪,终于在东方的土地上,演变成了滔天巨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