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朵朵咬了口黄瓜,脆生生的,甜到心里去了。她想,这支毛笔可真神奇,能帮这么多人。
可是没过几天,怪事发生了。
那天阿朵朵看见巷口的流浪猫缩在垃圾桶旁边,冻得瑟瑟发抖。她想:“我给小猫画个暖暖的小房子吧!”这次她觉得光用墨汁不好看,就找出妈妈给她买的彩色颜料,蘸了红色画屋顶,黄色画墙壁,还画了个小窗户,想着小猫能晒太阳。
可毛笔刚碰到颜料,就变得涩涩的,画出来的屋顶歪歪扭扭,墙壁也涂得一块深一块浅。阿朵朵使劲蹭了蹭笔尖,再画的时候,连线条都画不直了,像是小蛇在纸上爬。
“怎么回事呀?”阿朵朵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她把毛笔泡在清水里,搓了又搓,可笔尖还是硬硬的,一点都不顺滑。她抱着毛笔跑去找奶奶,声音带着哭腔:“奶奶,毛笔坏了!它不神奇了!”
奶奶接过毛笔,放在手里摸了摸,又看了看阿朵朵沾了颜料的小手,轻轻叹了口气:“朵朵,你告诉奶奶,昨天画小猫房子的时候,你光想着颜色好看,还是想着小猫冷不冷呀?”
阿朵朵低下头,小声说:“我……我想红色屋顶好看……”
“这就对啦。”奶奶把毛笔放在阳光下晒着,“这支毛笔呀,是太奶奶传下来的,它不喜欢花花绿绿的颜料,也不喜欢急急忙忙的心思。它喜欢的是清水,还有你真真切切想帮别人的心。你昨天画房子的时候,没好好想小猫需要什么样的窝——是要挡风的,还是要向阳的,对不对?”
阿朵朵眨了眨眼睛,眼泪慢慢收回去了。她想起昨天画的时候,光顾着挑颜色,连窗户都画在背阴的一面,小猫根本晒不到太阳。
“那……那我现在去给小猫做个真的房子,还来得及吗?”阿朵朵问。
奶奶笑着点头:“当然来得及。神奇的不是毛笔,是你想帮别人的心意呀。”
阿朵朵立刻行动起来。她从家里找了个干净的纸箱,用剪刀剪出一个圆圆的门,又找了妈妈织毛衣剩下的软毛线,铺在箱子里当小被子。她还特意把箱子放在巷口的向阳处,旁边放了一小碗猫粮。
傍晚的时候,阿朵朵路过巷口,看见那只流浪猫正蜷在纸箱里,眯着眼睛晒太阳,肚子吃得圆滚滚的。她高兴地跳起来,跑去告诉奶奶:“奶奶!小猫住进去啦!它还吃了猫粮呢!”
接下来的几天,阿朵朵每天都去帮张爷爷浇菜,还把家里的小米装在小盘子里,放在槐树下的鸟窝旁边。她没再用毛笔画画,只是偶尔把毛笔拿出来,用清水洗干净,轻轻捋顺笔尖的毛。
这天周末,阿朵朵又坐在石榴树下。她看着槐树上的小鸟飞来飞去,看着张爷爷的菜园里结满了小黄瓜,又看了看巷口小猫的纸箱,突然想画一幅画——画奶奶坐在石凳上择菜,画小鸟在槐树上唱歌,画张爷爷在菜园里浇水,画小猫趴在纸箱上晒太阳。
她拿出毛笔,蘸了点淡墨,慢慢画起来。这一次,她没有急着下笔,而是先在心里把每个场景想了一遍:奶奶的头发是花白的,要画得软软的;小鸟的翅膀要画得张开,像是刚飞回来;爷爷的手里要拿着小水壶,壶嘴里要画出细细的水流……
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一点都不涩了,像小溪水在石头上流过一样顺畅。画完的时候,夕阳刚好照在纸上,奶奶的影子、小鸟的影子、爷爷的影子,都好像在纸上动起来似的。
“朵朵画得真好。”奶奶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她身后,手里拿着一个刚洗好的桃子,“你看,毛笔是不是又变神奇了?”
阿朵朵咬了口桃子,甜丝丝的。她看着手里的毛笔,突然明白了:其实毛笔从来都不是“神奇”的,真正神奇的,是她愿意停下来,用心去看、去想、去帮别人的心意。就像奶奶说的,只要心里装着别人,不管用什么画,画出来的东西都是暖乎乎的。
后来,阿朵朵还是经常用这支毛笔画画。她画过给环卫工人送水的小朋友,画过帮妈妈拎菜的小弟弟,画过在公园里捡垃圾的老爷爷……每一幅画都很简单,却充满了暖暖的人情味。
有时候,她会把画好的画送给巷子里的邻居,大家都笑着说:“朵朵的画呀,比真的还好看,看了心里就舒服。”
阿朵朵听了,总会把毛笔抱在怀里,偷偷笑。她知道,这支毛笔会一直陪着她,不是因为它神奇,而是因为它装着太奶奶的心意,装着奶奶的教导,还装着她想帮别人的那颗小小的、暖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