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朵朵蹲在奶奶家的石榴树下,手里攥着半截蜡笔,眉头皱得像颗刚摘的小核桃。她面前的白纸上画着一只小鸟,翅膀歪歪扭扭,眼睛只是两个小黑点,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昨天在槐树上蹦跳的那只。
“唉,要是能画得像真的一样就好啦。”阿朵朵戳了戳纸上的小鸟,小声叹气。
“朵朵在跟画说话呀?”身后传来奶奶的声音,带着暖暖的笑意。阿朵朵回头,看见奶奶手里捧着一个旧木盒子,木盒子上的铜锁都氧化出了绿点点。
“奶奶!”阿朵朵跑过去,扒着奶奶的胳膊看盒子,“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呀?”
奶奶坐在石凳上,把盒子放在腿上,慢慢打开:“这是太奶奶传给我的毛笔,以前太奶奶就用它画窗花、画门神,画啥都活灵活现的。你不是总说画得不像吗?拿去试试。”
盒子里铺着软软的红绒布,一支毛笔静静躺在里面。笔杆是深棕色的,上面刻着细细的梅花纹,摸起来温温的,不像塑料蜡笔那样凉。阿朵朵小心翼翼地捏起毛笔,手指刚好能握住笔杆,舒服极了。
“奶奶,它真的能让画变活吗?”阿朵朵睁着圆溜溜的眼睛问。
奶奶笑着刮了下她的小鼻子:“傻丫头,毛笔哪有那么大本事?不过呀,用心画的东西,总会不一样的。”
那天下午,阿朵朵没再用蜡笔,她跟着奶奶在青花瓷碗里倒了点清水,把毛笔泡软,又蘸了点墨汁——不是那种黑乎乎的墨块,是奶奶特意找的淡墨,说适合小孩子用。她坐在石榴树下,盯着槐树上的小鸟看了好半天,然后握着毛笔在纸上慢慢画:先画圆圆的鸟窝,再画几根细细的树枝围着,最后在窝边画了只张着嘴的小鸟,翅膀翘翘的,像是要飞起来。
“好啦!”阿朵朵放下毛笔,看着纸上的画,眼睛亮闪闪的。这一次,鸟窝的纹路都清清楚楚,小鸟的绒毛好像都能摸到似的。
第二天一早,阿朵朵刚睡醒就往院子里跑。她还没到石榴树边,就听见“叽叽喳喳”的叫声——抬头一看,槐树上真的多了个鸟窝!跟她昨天画的一模一样,里面还有两只黄嘴巴的小鸟,正伸着脖子叫呢!
“奶奶!奶奶快来看!”阿朵朵拽着奶奶的衣角,指着槐树蹦蹦跳跳,“我的画变活啦!”
奶奶抬头看着鸟窝,笑着说:“你看,小鸟也喜欢朵朵画的家呢。”
从那天起,阿朵朵每天都拿着毛笔在院子里画画。她画过带着露珠的牵牛花,第二天窗台上的花盆里就冒出了紫色的花苞;画过会摇尾巴的小鱼,奶奶水缸里的小金鱼好像真的多了几条,游得更欢了。
这天下午,阿朵朵听见院门外有人叹气,她扒着门缝一看,是隔壁的张爷爷。张爷爷手里拿着小铲子,愁眉苦脸地看着门口的小菜园——前一天下了场大雨,菜苗全被冲倒了,叶子蔫蔫的,贴在泥里。
“唉,这菜苗要是活不了,今年夏天就吃不上自己种的黄瓜啦。”张爷爷蹲下来,轻轻碰了碰菜苗,声音闷闷的。
阿朵朵心里也酸酸的。张爷爷总给她送西红柿,红红的,甜甜的。她赶紧跑回屋,拿出毛笔和纸,坐在门槛上画起来。她画了一片绿油油的菜苗,每一棵都站得直直的,叶子上还挂着小水珠,旁边再画几颗小小的黄瓜纽,青嫩嫩的。
画完,她把纸悄悄放在张爷爷的菜园边,还用小石子压好,怕被风吹走。
第二天早上,阿朵朵刚推开院门,就听见张爷爷的笑声:“朵朵!朵朵在家吗?”
她跑出去,看见张爷爷举着一根小黄瓜,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你看!我的菜苗全活啦!还结了小黄瓜呢!是不是你帮了爷爷呀?”
阿朵朵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就画了张画……”
“画得好!画得好!”张爷爷把小黄瓜递给她,“这是第一个熟的,给朵朵吃。”
阿朵朵咬了口黄瓜,脆生生的,甜到心里去了。她想,这支毛笔可真神奇,能帮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