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具体如何去做,我。。。。为师乃一介女流,不晓政务,在此只谈思路。总之,要有足够的诱惑,让佃户们愿意主动离开庄园。”
“此前,奉明在原有军屯基础上设置的伏波府就不错,计口授田对于百姓来说诱惑足够大,为师以为可延续这个思路。。。。。。”
“但寻常乡间不能完全效仿军府的模式,对于普通农家子而言,安心种地才是人之所愿,也许还要给与一定优待才行。”
“减税。”夏侯献言简意赅地提出一个方案。
“没错。”王元姬认可地点点头:
“太史公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有让人看到有利可图,才会吸引人们去行动。。。。。。此理亦可用在豪族身上。”
“学生受教了。”
夏侯献拱手一礼,扮演嘛,戏就要做全套,随后又道:
“想必先生对如何从豪族手里拿地也有见解。”
王元姬稍稍沉默。
其实随着汉末数十年的野蛮生长,各地豪强们已然兼并了不少土地,成为能左右一县甚至一郡的武装势力。
然而他们手里“非法”所得的土地是不明确的,是不被朝廷认可的,只不过这些年大家都稀里糊涂地过日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元姬觉得,需要先明确豪族们手中的资产,承认它们,给与朝廷正式背书,之后再根据法律来一步步去规范。
至于具体怎么实施,她还没有主意,但此刻的元姬显然已经对“师徒游戏”入戏了,于是故作高深地说:
“奉明。。。。为师点到为止,具体如何行事,就看你的悟性。。。。
对了,还有一点。推行新政,须一位得力帮手,此人既要是亲信,又要能替奉明挡刀。”
夏侯献思索了一下,问道:“先生心中可有人选?”
“嗯。。。”王元姬也想了想,道:“邓士载出身贫苦,早年有民政经验,应当愿意为民争利,况且此番伐蜀威望倍增,由他来主持如何?”
夏侯献摇头笑道:“士载不通朝堂之道,他若来主持,我岂不是要经常下场?到时候到底是谁为谁挡刀。。。。。。”
“也是。”
王元姬没着急说下一个人选,而是在心中反复审视奉明身旁的这些近臣们。
他们不少都出自高门,先不说颍川荀氏、太原王氏、河内司马氏这样的高门了,就算是自家东海王氏这样的士族都不一定愿意干这事。
原因无他:太得罪人了!
但偏偏,这活若是让一个寒素来做,很容易让所有士族站在他的对立面。
就比如邓艾,即便士载功勋卓着,但在那些人眼里,他跟乞丐并没有什么区别。
“先生。”夏侯献打断了元姬的思考,“学生今日受益良多,已是心满意足,至于具体方案,我回去后会自行参悟。”
说着,便习以为常地拉着元姬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