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书库

久久书库>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785章 司马懿的谥号(第2页)

第785章 司马懿的谥号(第2页)

群臣懵了,陛下这是要突击检查!

朝堂上,司徒司马孚望着御座上的天子,不禁想起了当年的武皇帝。

建安九年,曹操在初占河北后便颁布了《抑兼并令》,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而后怒喷袁绍统治下的河北“豪强擅恣,亲戚兼并”,并下令度田。

当时比较出名的酷吏正是出自他河内司马氏的司马芝。

对于此事,司马孚选择不做出头鸟。

在他看来,皇帝携灭国之威推行此事肯定是早有预谋,这个时候谁去触霉头那就是找死。

。。。。。。。。。。。。。。。。。

“陛下,尚书台送来奏疏,关于司马太傅议谥一事,已有定论。”

太极殿东堂内,中书令荀顗将奏疏呈上。

东堂虽为天子日常理政之地,但毕竟不是正殿,不必过于拘礼。

夏侯献披着一件黑色裘袍,体态放松地坐在御案后,堂下只有荀顗和中书省的几个官员,以及秘书省的计事。

在大魏,一个大臣谥号的产生会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一,家族或有司上报朝廷。

二,结合族人、门生故吏、朝廷诸官等言词撰写行状。

所谓“行状”便是这个人一生功绩的总结。

三,太常卿议谥,即根据行状来初步拟定。

最终由尚书台审核后,奏请天子,天子再下诏赐谥。

夏侯献先是看了司马懿的行状:

【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人也。后汉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孙,洛阳令司马防之子,兖州刺史司马朗之弟。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建安中,初仕太祖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

建安末,屡随太祖出征,每有惑,多问对。

后迁太子中庶子,为高祖所重。

太祖崩,朝野危惧。懿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

高祖即魏王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及魏受汉禅,以懿为尚书。顷之,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督军官罢,迁侍中、尚书右仆射。

五年,高祖南巡,观兵吴疆。懿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