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书库

久久书库>农民将军 > 第1463章 叫先生而不是大将军(第2页)

第1463章 叫先生而不是大将军(第2页)

青莽山脉的晨雾总带着松针的清香,皇浦云常于卯时起身,在道场后的观星台上吐纳。山风拂过他素色道袍,将衣袂扬起如垂天之云,体内真气便随着云海起伏流转,过往朝堂的剑拔弩张,此刻都化作丹田中温煦的暖流。

他教弟子时从不疾言厉色。午后阳光斜斜穿过殿檐,照得青石地上的剑痕明明灭灭,少年们挥剑的呼喝声惊起竹丛里的山雀,他却只捻着胡须笑:"腕再沉三分,你看那松枝,风过不折方是至刚。"偶尔有弟子问及山下的事,他便指着崖边初生的石兰:"草木知春,人亦知时,守住本心便是修行。"

暮色四合时,他爱在房外的老梅树下独坐。粗陶碗里的云雾茶腾起袅袅热气,恍惚间竟与山间流岚融为一体。那些金銮殿上的猜忌、暗夜里的刀光,都被这青莽山的寂静滤成了遥远的回声。此刻他只是个寻常的修道人,听着远处弟子们收功的脚步声,数着枝头零落的梅花,连呼吸都带着草木的清宁。

一日,皇浦云想着很久没有去凌霄山了,不知道那里现在怎么样了。

晨露未曦时,皇浦云已背着半旧的行囊站在青莽山脉道场的山门前。他望着云雾缭绕的山峦,轻声道:"阿禾,备好行装,随我去凌霄山走一遭。"身后的少女阿禾麻利地挎上竹篮,里面装着干粮与水囊,发间还别着朵刚摘的野菊。

二人踏着晨雾下山,山路蜿蜒,青石板上布满苍苔。行至山腰,皇浦云忽然驻足,指着远处梯田里翻滚的稻浪道:"你瞧这谷穗,颗粒饱满得快压弯了禾秆。"阿禾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层层叠叠的稻田如金色海浪,农人正弯腰收割,镰刀起落间传来簌簌声响。

转过山坳,恰逢一位挑着菜担的老农问路。皇浦云接过竹杖指路时,目光落在菜担里饱满的茄子与青椒上,笑问:"老丈,今年收成可好?"老农黝黑的脸上堆起褶子:"托大将军的福,今夏雨水匀实,谷米收了七八成,菜蔬更是吃不完。"说罢从担里摸出两个红透的番茄塞给阿禾,"姑娘尝尝,自家种的。"

日头升至中天时,师徒二人已走出山区,踏上通往凌霄山的官道。路边驿站外,几个脚夫正歇脚啃饼,谈论着镇上粮行新收的谷子价格。皇浦云买了两个麦饼,听着他们说"今年麦价稳当,佃户们能落下不少",嘴角噙着浅笑。

傍晚投宿在山脚下的村落,阿禾趴在窗边看村民晒场上翻晒的玉米,金黄的颗粒在夕阳下闪着暖光。皇浦云坐在院中石凳上,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手中摩挲着老农送的番茄——果皮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气息。

这些情景不正是皇浦云当初替皇帝姬子云征讨四方的初衷吗?

皇浦云和啊阿禾刚进金州,城门刚在身后合拢,数名甲士已护着一顶青呢小轿候在道旁。为首校尉抱拳躬身:"州牧刘大人有请先生过府一叙。"阿禾攥紧腰间佩刀,却见皇浦云拂了拂尘灰便上了轿。

轿帘微动间,阿禾瞥见街旁酒旗上绣着"永安"二字。三年前正是这支酒旗,差点就不能在这里飘扬了,皇帝可是欲派皇浦云率铁骑踏平金州。

州府正堂檀香袅袅,刘牧亲自倒了盏热茶。"先生可知,当年您拒接兵符那日,金州城头已备下了数百口棺木。"他声音发颤,将茶盏推到皇浦云面前,"百姓都说,是先生在奏折上那句金州百姓何辜,才让这满城老小得以苟活。"

皇浦云望着茶中舒展的茶叶,阿禾忽然想起师父书房里那封被朱批"抗旨"的奏折,末尾写着"若要开边衅,请先斩臣头"。此刻檐外蝉鸣聒噪,正堂梁上悬着的"保境安民"匾额,在穿堂风里轻轻摇晃。

所以金州州牧不是称呼皇浦云为大将军,而是叫先生的原因。三年前皇浦云可是拒绝出兵金州。

金州州牧带着皇浦云走上街头。青石板路两侧,胡饼铺子的热气裹着芝麻香漫出来,摊主老妇正将刚出炉的饼递给穿粗布短打的脚夫,两人相视一笑,眼角皱纹里都浸着暖意。

转过街角,绸缎庄前挂着新到的春绸,几位荆钗布裙的妇人正踮脚挑选,指尖抚过布料时的轻柔和议价时的爽朗笑声,让皇浦云想起好多年前,这里还挂着"无货"木牌。忽闻一阵铜铃声,穿绿袄的孩童追逐着卖糖人的货郎跑过,糖葫芦上的糖衣在朝阳下闪着光,惊飞了檐下几只麻雀。

"先生您看,"州牧指向巷尾,那里有个瞎眼老琴师正拨动三弦,听客们自发往他身前陶碗里扔铜板,叮当声混着弦音,倒比酒楼里的琵琶更入耳。皇浦云却望着不远处,两个衙役正帮着菜农把担子抬上石阶,那汉子红着脸连声道谢,粗粝的手掌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三年私开官仓放粮,至今还背着擅动国储的罪名。"州牧低声道,"京里御史的弹劾折子怕是又在路上了。"皇浦云未接话,只看着穿蓝布衫的书生蹲在书摊前,用手指点着书页轻声诵读,摊主老汉便笑眯眯地递过一盏粗瓷茶碗。

炊烟渐起时,他们走到护城河桥头。洗衣妇们捶打衣物的棒槌声此起彼伏,其中一个抬头看见州牧,竟忘了停手,水花溅在青石板上,开出一朵朵转瞬即逝的白花。她慌忙起身行礼,脸上却带着未褪尽的笑靥,像岸边刚绽开的野菊。

州牧忽然驻足,望着河面上倒映的云絮,轻声道:"你说,圣旨在上,百姓在下,可这桥下流水,终究是往低处去的。"皇浦云望着他鬓角新添的白发,想这个州牧肯定是处处为百姓着想,每本都写着"民欠"二字。远处传来私塾孩童的读书声,朗朗如春风拂过麦田,州牧的嘴角,终于也绽开一抹与民同暖的笑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