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承先生前投入的那笔钱,如同有了生命一般,在这些几十年里不断“生钱”,不仅支撑着女娘帮扶会的运转,更惠及了无数身处困境的妇人女娘和孩童。
李三娘她每次想起,都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是房承先的善念,在他身后依旧发挥着光和热。
到了地方,多寿领着他的小孙子跪下给房承先磕了头后,就才退后。
“多寿,我想一个人在这儿呆会儿。”
多寿指挥着小孙子把香烛贡品留下,提着篮子,对着李三娘拱了拱手,她没有多说什么,就和他的小孙子往山下去了。
在房承先的墓前站了一会子,这蒙蒙细雨就停了。
李三娘看着眼前的墓碑,心中只觉。。。。。。一股子惆怅。
友人已逝几十载,若是真的有地府轮回,房承先他该是早就投胎去往下一世了吧。
愿他下一辈子投个身康体建的胎,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度过一生吧。
收了伞,李三娘她把一旁的提篮里,她带来的点心果品拿了出来。
她正俯身在墓碑前摆放着点心果品的时候,一个浑厚的男音却是在她的身后响了起来!
刚才她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竟是没有警觉到身后有人!
“可是。。。。。。三娘子?”
李三娘直起身,循声望去。
只见在她的身后不远处,站着一位身着玄色衣衫,束着玉冠的中年男子,在这男子的眉宇间依稀可见他当年星眉朗目的模样。
男子的手中也提着一篮祭品,他正用带着些惊喜和意外的目光看着李三娘。
李三娘愣怔了两息的功夫,一个几乎要被时光长河淹没的名字,倏然跃上了她的心头。
“徐。。。。。。三郎君?”
来人正是徐敬真。
他比李三娘年长十一岁,如今已是五十六岁,在李三娘离开长安去往南地后不过一年,他就被武帝派往了西域。
常年在边关,风霜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不过,这般的年纪了,他的背脊却依旧挺得笔直。
两人应是要有七八年都未曾得见了。
乍然一见,当真是。。。。。。令人既惊喜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