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激动地拉住宝钗的手:“姐姐果然思虑周全,探春受教了!”
李纨也觉此法甚好,既能方便她们姐妹,又能惠及下人,实是两全其美。迎春、惜春虽不甚明了其中关窍,但听说能自主支取银钱办诗社、做节礼,也觉是好事。
便是黛玉,也难得地开口,唇角含着一丝浅笑:“宝姐姐此法,深得中庸之妙,不偏不倚,恰能调和上下。看来咱们这‘大观园项目组’,日后少不了宝姐姐这位‘财神爷’坐镇了。”
一语说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探春当即拍板:“既如此,咱们便依此拟定详细章程。首期,便以蘅芜苑的香草香料、稻香村的田亩试种为试点。
宝姐姐,蘅芜苑之事,少不得你多费心。稻香村那边,还需大嫂子和我多去看看。
二姐姐负责核对两处初期的账目,四妹妹便劳烦记录物产情状。林姐姐嘛,”她笑着看向黛玉,
“便请你为我们这宏图大业,起个响亮的名目,再拟一篇锦绣文章,陈情于老太太、太太面前,如何?”
黛玉见她安排得井井有条,也不推辞,只莞尔道:“三妹妹吩咐,敢不从命?”
一时间,秋爽斋内气氛热烈,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补充细节,完善方案。
一份条理清晰、考虑周全的《大观园项目组运营计划书》很快草拟成型。
探春与宝钗亲自拿着计划书去回禀贾母。
荣禧堂内,贾母仔细地翻阅着那份墨迹未干的计划书。
她越看,心中的惊讶与赞赏便越深。
作为穿越者林晞,她自然知道探春有治世之才,宝钗有经济之能。
但亲眼看到这两个十几岁的少女,在没有任何现代管理知识灌输的情况下,能提出如此系统、务实且充满前瞻性的方案,她依然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顶层设计明确了组织架构和权责,避免了混乱;
试点先行控制了风险,积累了经验;
利益共享(尤其是宝钗补充的“活动基金”)抓住了激励机制的核心,堪称古代版的“股权激励”或“绩效奖金”;
而试图通过经营来彰显园子的文化价值,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引领的雏形。
这些红楼女儿们的才智,若生在现代,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精英!
然而,欣慰之余,她也必须考虑现实的限制。
她放下计划书,看向面前两位目光炯炯的少女,温和地开口:“好,很好。能看到你们有这般志气和才干,我心中甚是欣慰。这方案思虑周详,尤其是宝丫头提出的‘同心’之说,更是深得我心。”
探春和宝钗心中一喜。
但贾母话锋微转:“只是,有一件事,你们还需斟酌。这园子,毕竟是贵妃省亲的行宫,代表着天家的脸面。若公然对外开放经营,无论是以文会友还是售卖物品,都恐惹人非议,授人以柄。届时,不仅于你们名声有碍,若传入宫中,只怕对娘娘亦是不利。”
探春和宝钗闻言,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顿时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