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讲话以及学习成绩差的缘故,他只比我往前坐了一排,搬过来的第一天,他就扭头跟我说:哥们,我们现在是难兄难弟了,多多关照。我说:谁跟你是难兄难弟?我是本地人,你是外地佬,跟我说话小心点。
他说:什么是外地佬?为什么要小心点?兄弟你懂得真多。我说,还好,我爸以前外出打工回来后跟我说的,说宁愿跟不熟的同乡抱团都不要在外面相信本地人。
他说:为什么?啥意思?我说:我不知道。他说:那我们能说话不?前边那人不理我。王琴琴,好学生,上次考差了才只能坐这里,刚才还哭了一鼻子,没劲。我说:能说,但是要在下课说。他说:成。
很快我就知道,这家伙的承诺跟放屁一样,尤其是关于讲话的方面,半个字都不能信。在我们坐前后桌的几个月里,我从他那里听说了无数真假难辨的消息,上到县里领导校长老师、下到班级乃至年级里的同学身上的各种轶事,他全都说得有鼻子有眼。
他说:上一任教育局局长你知道吧?就是我们那的人,据说吃喝嫖赌样样不落,但是混几年资历该升官还是照样升官。还有我们学校里面的那几个校长,收了家长们不知道多少钱,老师们开补习班都得给他们送上一笔。
老师,对,还有老师,别的不说,就说我们班主任,据说连高中都没考上,找点关系给给钱就来我们学校当老师的了。他口中的小道消息远不止这些,基本上涵盖了各行各业,而且全都是些鬼鬼祟祟却又光明正大的事情。
不过恰恰是这样,才有相当多的人愿意听李雨天说话,毕竟正经的消息往往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反倒是这些小道消息最能够激发人的激情和想象力。
而我作为他的后桌,再加上我给人留下的沉默寡言的印象,李雨天对我可以说是毫无保留,一桩又一桩似乎荒诞不经又似乎有迹可循的丑闻,一股脑儿地钻进了我的脑中,成了我那段时期很难忘的一段记忆。
我想,怎么没一个好东西?怎么我之前什么都没听说过?后续呢?尽管后续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事情,可李雨天却讲不出来一个后续,就好像他们永远是正在进行时,没有一点未来的转机。当然,对我来说,这不重要。
类似的事情刚开始听会觉得相当刺激,但是听多了就只有乏味和空虚。我想,这不是我这个年纪应该操心的事,或者说,操心了也没用,只能任由他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除了这些乱七八糟的小道消息,李雨天还善于发现周遭一切可疑的事物,芝麻大点的事情都能够被他精准捕捉,一番加工之后就能拿来当做谈资。因此我只对听他讲话感兴趣,并不喜欢主动跟他讲些什么,不然指不准哪一天就以一种陌生的形象出现在他的嘴里,然后引起众人一连串的惊叹。
跟这样的人坐前后桌,即便我从未跟他提过我突然决定不说谎的事情,他还是很快就发现了我的异常,一个很长的大课间,他比往常更为迫不及待地转过身来,他说:最近怎么了?怎么变这么逗?我说:什么?他说:你说呢?就说刚刚上课,问你那道题怎么做,哪有理直气壮直接说不会的?
我说:不然指望你告诉我?他说:至少要装着想一想,换成班主任的课她不得下来给你两棍子,她对你可真是一点都不客气。我说:她脑子跟有病一样。他说:敢不敢当着她面说?我说:不敢。他说:这么实诚?以前你可是跟我说要不是要上学,你早就给她几巴掌了。
我说:吹的。他说:你牛,那你为什么不敢啊。我说:我不知道,可能是因为不能还手。光让人挨打不让人还手,我爸说只有国家才敢这么干,她凭什么?他说:那不一定,让人只能挨打不能还手的人可多了去了,校长,领导,跟着社会上的人一起玩的王洋,他们打你你敢还手?我看,要么打人,要么被打,很少有还手这回事。
我说:好像是这样。他说:我发现你最近说话很真啊。我说:还行。他说:那我问个问题,你觉得我这人咋样?我说:说真的?他说:说真的。我说:你像个屁股上都长了好几张嘴的傻逼。他说:你他妈的。
我后来才发现,我所谓的不说谎,其实包含了太多主动的成分,犹如一个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人,只能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招摇过市。我是这样的人,我的班主任也是这样的人,但我的信念感比起她来说,确实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班主任姓胡,不到三十岁,性格近乎喜怒无常,老师这种职业简直就是专门为她这种人设计,若非学校里有如此多的宣泄口,很难不让人怀疑她会英年早逝。
刚见面的时候,我其实对她印象不错,很少有老师会在第一节课就大谈特谈老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她说:我从小就梦想当一个老师,在比你们现在这个年纪还要更小的时候,我就有了这个想法,当时我就想,有一天我一定要站在那个讲台上,教好自己的学生,跟每一位学生都当朋友。
很难想象,如此空泛的话她能讲上一节课,我居然也能专心致志地听完整场还不觉得厌烦,如此看来,她再适合教小学不过了。即便只教了我大半年的时间,但她还是占据了我对学校以及老师的大半印象,在之后我也碰到几个值得令人怀念的老师,但是只要一提到学校,提到老师,我准会想起她来。
她教语文,作业通常是大量的抄写课本上的内容,往往两三个小时过去,字不是字,眼睛不是眼睛,她的作业我常常完成不了,有时候到了早上才开始心慌,于是边走边抄,一路上磕磕绊绊,可终究是无济于事,站成一排等着挨棍子的人群里总有我的身影。
开始我们还不熟悉,她有所顾虑,我亦有所期待。事实证明,我们的想法一样的缥缈,于是一段时间过去,她打得越来越狠,我也越来越坦然地接受。尽管挨打之前的恐惧和之后的肿痛都无比真实,可有些事情就是只能接受,没办法说服别人或者说服自己。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跟我一样低着头站在外面等着挨棍子的人越来越少。她下手不轻,加上她曾经亲口说过:很乐意跟家长们交流,校内校外的学习都不应该被忽视。叫家长,我们那里正在上学的孩子,很少有不怕这个的。
家长们遵循着一种传统的美德,大多都对老师格外信任,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无暇教育孩子,于是就自然而然地把这项权力移交给了老师,然后站在旁边摇旗呐喊或者漠不关心。这个再有效不过的法子,她当然想用在我身上。
事实上,全班上下所有人的家长基本上都被她叫过一遍,这件寻常老师觉得麻烦的事情,她乐此不疲,似乎从中发现了某种乐趣。
但她的乐趣在我这里得到了不好的体验,原因没有太多可说的,我爸现在是国家的,我妈又是她自己的,在这两个庞然大物面前,别说我了,她引以为傲的教师的身份,都脆的跟纸一样。可不能把家长叫来,在她看来,实在有违她的职业道德。
于是她就尝试从其他方面入手,比如让我爷爷或者什么亲戚代替我父母来一趟。坦诚地说,我并不认为这些人能对我的学习产生什么帮助。而就算她一再坚持,我爷爷也很难抽出时间来搭理她,他总得想办法从什么地方搞点钱过来。
儿女指望不上,他这个年纪赚钱的路子又不多。我夹在中间两头为难,于是就只有沉默。我当然有充分的理由,但总有那么一批人,会觉得你嘴里的话全部都是借口。
这个时候,真话变成了谎话,谎话变成了真话,最后只剩下无话可说。在碰壁了一次又一次之后,她也终于体会到了跟我截然相反的厌烦,于是就再也没提过这件事。
叫家长我不怕,但在我下定决心不再说谎之后,我就逐渐开始惧怕起她的另一个爱好。那就是她每个星期都会有的找学生谈话环节。尽管班上的学生们看到她就不敢说话,但她其实很乐意跟学生交流谈心,时不时地就要找上几个表现突出的学生,一说就是一整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