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加入超光速设定的情况下,作者菌更倾向于未来的人类文明进入宇宙文明形态后,会是多个分支各自并行发展,扩张的方式是各玩各的。
比如一个分支文明里,出了一个猛人,他选择“分家”,带着一批追随者踏上单程旅途,找到一个新的恒星系统,自己拓荒发展、壮大,逐渐的又多出了一个人类文明分支。
以此循环往复,如同大树不断分叉一样,使得人类文明扩张到一个又一个的恒星系统。
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文明形态,有点西周那味儿。
不同的是,古代西周是天子分封给你一个名分,然后你自己去打地盘,打下来就是你的。
而宇宙尺度下的这种文明形态,没人给你名分,你也不需要,你自个儿去开荒,开出来了就是你的,大家也都认。
因为宇宙太广袤,地盘太多了,科技水平上去了,具备行星改造能力。
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互相抢地盘的,因为抢地盘双方都有输的一无所有的风险,而自己开荒是稳稳的,无论是小到个体还是大到一个文明,都是会遵循更低风险策略,有更稳更安全的选择就不会去拼个你死我活。
然后各个文明分支,同为人类文明可能会成立一个松散的名义上的人类共同体组织,以示大家同源同族,但实际上饭还是分锅吃的,日子还是各过各的。
可能每一定的年份周期,譬如几百年或几万年一个周期,各文明分支约定,每隔这么多年,就各自派个代表团,一起去文明起源地太阳系的地球。
接地气的说,就是大家定期约定在祖地聚一聚,明面上是联络感情,吹吹牛什么的,实际上是每N年一度的互相了解彼此的战略窗口期。
因为各自相隔的距离太过于遥远,平常时期基本没有交流往来,都是各过各的日子。
能来聚会的文明分支,说明你这条分支还在。
要是上一次来过,这一次没来,则很可能说明这一分支出了变故,甚至出了大事,比如可能被“宇宙大过滤器”给筛选掉,这条分支文明可能已经惨遭灭绝了。
这个时候可能大家伙商量要不要派人过去看看这一脉兄弟是挂了还是什么的,这一脉挂了大家可能不关心,但怎么挂的大家肯定关心,为的是避免自己别遭遇类似情况,所以不来的话,大概率会有人主动派人去串门。
只要没灭亡的文明分支,肯定会派代表团去祖地参加聚会。
这就是聚会的意义所在,共同体组织存在的价值所在,本质上还是减少交流沟通成本,单独对每个分支文明一个一个去串门,那么远的距离,时间成本太高了,大家共同约定一个时间地点,一次就能了解所有分支的情况,这样大大节省了文明分支之间的交流沟通成本。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人类文明不能超光速航行、无法超光速通信。
不过在这本书里,肯定会加入超光速的设定,什么曲率引擎、人工虫洞、天然虫洞、亚空间之类的,但有一个科技树的发展过程,而不是一冲出地球,进入宇宙文明形态,立刻就点亮超光速这样的科技树。
作者菌想给大家呈现一个人类文明在光速限制时期,会如何在宇宙中扩张的故事,把这一阶段的故事交代完毕了,再让人类文明点亮超光速科技,然后给大家呈现突破光速限制后,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的发展又是怎样的场景。
当然,本书的宇宙篇还为时尚早,现在还是地球篇阶段,地球篇之后是太阳系篇、宇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