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不可能
林思弦起身的时候头很晕,不知道是贫血还是受了刚才那句话的影响。
“你认真的?”
他问。
陈寄表情始终一贯的冷漠:“你见过我开玩笑吗?”
“为什么?”
林思弦下意识问,“你应该。。。。。。”
应该不是干这种事情的人?三十岁有点地位的人谁也说不准;应该有喜欢的人?或许就是今晚过生闹了矛盾被刺激了;应该做这种事也不缺人,为什么要问我?
“不为什么,我是个有需求的正常Gay,不用负责任的性生活没人会拒绝,只是有时候过不了心里道德那道坎,”陈寄好像看透了他的疑惑,“面对你我不会有负罪感。”
“是吗?”
林思弦说,“不是讨厌我吗?做那种事不会觉得恶心吗?”
“食色性也,床上是另一回事,”陈寄说这种话时语气也没什么起伏,“至少你这样的人应该技术好。”
林思弦努力在笑,但又没察觉到自己是否在笑:“这算夸赞吗?”
“随便你怎么理解,”陈寄回答,最后又给了他DDL,“今晚我很累,你可以考虑一天。”
最后那个来之不易的汉堡还是没能吃上。最后一片菜叶凉掉时也没人动它一下。
林思弦抽到第三根烟,还是没想通陈寄提这个条件的原因。依旧是他报复的一环吗?或者自己纯属胡乱猜测,根本原因正如陈寄所言,自己只是最没成本的廉价选择。
也许该感到庆幸,这张脸比预想中还有价值,不过关于技术陈寄可能会失望——应该不会因为能力不达标而折价支付吧?如果自己真去了,这次是不是得先签个合同?
林思弦又胡思乱想出几个玩笑,却没有因为这些滑稽话而轻松下来。
不想了吧,明天再说。但风在耳边打转,让林思弦迟迟无法安定,他烦躁地想去关窗,发现窗外枝叶一动未动。
实在躺不下去,林思弦破罐破摔地打开手机,开始搜索《黄昏谋杀案》。
这部小说原本是被陈寄发布在博客上,半年前那博客整改,小说里有很多比较露骨的用词,导致现在部分博文不可见,好在很多人都整理了全文,以图片形式分享在论坛里。
林思弦随意点开了其中一个剧情简介。
比起《池塘倒影》或者《日落而息》,《黄昏谋杀案》的情节反倒没有那么跌宕起伏,没有太多精心设计的伏笔和反转,当年只更了一半还有人推测是作者写着写着觉得不够刺激没意思所以弃坑。但之所以这么多人在断更时求得抓耳挠腮,之所以《黄昏谋杀案》在陈寄写完后一跃成为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是因为它很写实。陈寄用了第一人称,所以多了很多心理描写,背景是真实存在的一个渔村,现在已然成了打卡景点。以往的小说重点在悬疑线上,爱恨情仇都是铺垫,寥寥几笔社会现实,但《黄昏谋杀案》则像主角于山的人生记录,讲一个老实本分、长相平凡的普通渔村少年,是如何被诈骗、被逼迫,在绝境中被激发出犯罪潜能从而一次次死里逃生,最后走上谋杀之路。
里面的案件很贴合实际,如同旧报纸上经常刊登的往事,亲情也很符合当年的局限性,有爱,在贫穷的巨担下也有赤裸的索取和压榨。除此之外,最让读者争论不休的是里面的感情线,往常作品里主角恋爱、结婚、出轨都一笔代过,这次却花了笔墨描写谈情说爱的场面,甚至有一些香艳的场景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