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哥儿笑起来像个白团子似的:“娘,先生讲过的《百家姓》都是您讲过的。”
经过筠姐儿和宁哥儿两个开蒙,锦娘这次教定哥儿就是按照古代正统的教法开始教的,肯定不是野狐禅。
“唔,那今日先生有没有布置功课呢?”
锦娘问道。
定哥儿点头。
锦娘柔声道:“那每日咱们宝宝先记住自己的功课是什么,好不好?”
定哥儿笑嘻嘻的。
不一会儿,筠姐儿又过来了,陪着弟弟写功课,等定哥儿写完,她们才在一处用饭。
一个月后,定哥儿上学已经不会哭了,锦娘也放下心来。她正好也是替女儿又绣了一床被褥,装好了放进棉袋里封好。
外头送了瓷器过来,这是锦娘专门给女儿定的定窑的瓷器,白釉刻花莲瓣碗、白釉的注壶、白釉五足熏炉、白釉刻花洗、白釉莲纹长瓶、白釉瓷枕……
她都看了看底部,刻了一个“蒋”字,微微点头。
往往这些器具到了婆家之后,若拿出来混着用,用来用去的,说不清楚了,底下刻一个字,怎么都知道是谁的。
这些也都要给筠姐儿过目,不能稀里糊涂的只知道嫁妆单子,对嫁妆里的器具一无所知。
正在筠姐儿过来的时候,周三娘子来了,锦娘连忙起身相迎,如今蒋放非常受申参政器重,周三娘子也是跟着水涨船高。
周三娘子看到她还未盖着的箱子,不免赞道:“好漂亮的釉色。”
“正是因为看着釉色好,找相熟的人定了一年才定到。”
锦娘笑着让人抬了下去,又让人看茶。
周三娘子道:“我刚刚去了南薰坊探望了一下,郑太太倒是养的很好,说你们每日送一幅猪蹄过去。”
“以形补形嘛,我们现在住的不近,也无法成日过去,只能这般了。”
锦娘道。
周三娘子道无论如何这锦娘做的让人挑不出错来,但她这么每次去老宅一趟,都来锦娘这里说一声,何尝不是做面子功夫,大家都一样。
二人略说了几句,周三娘子离开,又去了周四娘子那里。
她们姐妹见面后,周三娘子还是觉得要提醒妹妹:“今日我过去金梁桥锦娘她们家里,人家正在置办嫁妆,那样上好的定窑的白釉多好。你们也得赶紧定下来啊,等明年孩子就及笄了。”
周四娘子道:“我也不是没有帮着相看,但是总是不尽如人意。”
“你们得抓紧点,对了,你打算给你们大娘子多少嫁妆的?”
周三娘子心道自己倒是认识一些人脉,可以介绍一二。
周四娘子心想两处田地的收成送过来了,一起有二百八十贯,再有丈夫的俸禄和一些灰色收入,如今说起来也有快三百贯,彼时姑娘家就是十八十九岁出嫁的都有,到底还有三四年左右,她估算了一个数字,“我想给大娘准备一千贯,当年我陪嫁的一百亩庄田给给大娘。”
到底还有二娘在,她也不能全部给大娘,大娘这里倒是还有孙家族人添妆也不太少。
一千贯其实不算少,这不能和周家比,周家是几代高官,又会经营,孙家是普通官家,周四娘子一家能够在汴京买了宅子就已经很不错了,两个女儿也只能拿这些了。
周三娘子一听,以为她手里有这么些钱,不免笑道:“这就这就好,也算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