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36章(第1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第136章

从老宅出来,母女二人同时松了一口气。

筠姐儿到底年轻气盛,不免道:“这位祖母一直说自己就要死了,说自己孤身一人,没有身份,听的人恼火的很。难道我爹不给自己的亲娘封,要给她封么?”

“她不是和你亲生祖母争,是想等你爹下次升官,让你爹帮她请诰命,我和她打太极罢了。”

锦娘笑道。

筠姐儿很是不解:“她等着不就好了,她进门时,爹和您都已经搬出来了。平日咱们四时八节的厚礼送着,还嫌不足呢?”

锦娘与女儿道:“你没发现吗?但凡做事的时候,没几个人来帮忙,抢功劳的时候,都一哄而上。可是世上就是如此,你喜不喜欢这个人,都得同在一个屋檐下,除非有本事完全自立门户,就像我和你爹这般,咱们靠自己,也就不会被人拿捏。她说什么,我又不替你爹答应,所以她的目的达不到,也拿咱们没办法。”

筠姐儿叹了口气:“娘,女儿不想成婚了。”

“好啊,你在家里也好,正好把魏七郎拐回来。”

锦娘笑她。

又听锦娘对女儿道:“你看你窦家表姑,就是以前在大名府住咱们对门的。她妯娌生了两个儿子,欺负她没生儿子,那叫一个嚣张。要不然人家总说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筠姐儿靠在锦娘身上:“您这话说的真是让人灰心。”

“任何事情降低期待,反而有意外之喜,若是期望太高,反而越容易失望。”

锦娘拍了拍女儿的手以示安慰。

母女二人回家,锦娘就略略和蒋羡提起此事,蒋羡搂着锦娘道:“没想到她还是个官迷。”

锦娘看向丈夫道:“反正我是含糊说了几句,看她的样子也没什么大碍,下巴上的肉都快挂到脖子上了。”

郑氏想作妖,但锦娘她们跟她压根就不住在一起,她也不是蒋羡亲娘,面上派人送些补品,探望几回,都已经是不错了,族中的蒋延夫妇到处夸她们孝顺呢。

中秋节时,蒋羡倒是把蒋六老爷接了过来,宁哥儿也回来,这一年在府学,他为了拔贡选入太学,勤学不已,当堂作诗作赋。蒋六老爷按住孙子的手,对蒋羡和锦娘道:“这孩子你们夫妇要好生培养,不可拘束了他。”

蒋羡还笑道:“爹,难不成咱们宁哥儿天生异像不成?”

长子当然很令他骄傲,生于富贵,却很能吃苦,但为人性情越大越有些特地独行,不过,他也不是看人下菜,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非常有主见,他这个做爹的都不能夺其志向。

这样的人不为当官而当官,指不定日后能当大官,他这个做爹的指不定膛乎其后。不过,现在孩子年纪还小,不能捧杀。

蒋六老爷道:“我这么说自有我的道理。”

中秋过完之后,洛阳的租子来了,锦娘把这二百七十两放在西耳房,她们之前攒的钱,都放在正院底下的地窖里了,这地窖原本就是用来藏金银的,底下的密道也只有他们夫妇二人知晓。

等到了重阳之时,蒋羡帮次子定哥儿找了一位先生教,孩子今年刚刚三岁,和他哥哥开蒙的年纪差不多。

锦娘这边照例是把西厢房辟出来给孩子当书堂用,这次请的先生是个年纪颇大的老夫子,性情很诙谐,不是那等严肃的小老头。蒋羡倒是真的很会办事,至少不让孩子排斥读书。

头一日下学回来,定哥儿背着大公鸡的书袋回来,大大的眼睫毛沾着眼泪,一下就扑到锦娘怀里:“娘亲。”

“我家小儿子怎么这般娇啊。”

锦娘抱着他坐在自己膝盖上。

定哥儿笑起来像个白团子似的:“娘,先生讲过的《百家姓》都是您讲过的。”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