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一波三折
同样出使的两方互相见礼,接下来将一人往北去袁绍处,一人向西南去刘表处。
李伍那边因为早就将该说的话都说完了,陆离最后只道:“友然此去切要保重才是。”
李伍对着陆离拱手一拜,踏上了又一次的出使之路。
危险吗?
当然是危险的。
可难道做伍长便不危险了吗?
相比较起来,李伍更喜欢现在的危险。
目送对方向着北方而去,直到队伍的最后一丝影子也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陆离这才收回目光,他的视线转移到了站在一旁同样在凝望的刘备一行人身上。
陆离:“玄德兄。”
刘备:“大鸿胪。”
这并不是一场早有准备的见面,陆离也不知道该跟对方说什么好,他从来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更何况人家都喊他“大鸿胪”了,那么他还有什么可跟“玄德兄”说得呢。
陆离:“今日来送友然,不想竟恰巧遇到将军,愿将军此去诸事顺遂。”
刘备心里叹了口气,回道:“承大鸿胪吉言。”
接着,他们一行人同样出了城门,朝着另一个方向而去。
队伍走出一段距离后,听到前方传来的刘备的叹息声,关羽不由回头向着城门看了一眼,他清楚自己大哥在叹息什么。
——是刚刚陆离的那番话。
对于李伍,对方是希望他保重自己,对于他们,却是希望办事顺利,前者有情有义,后者公事公办。
曾以为志同道合的人,不想竟然各自走着走着,轻易便散了。
而刘备既是因此叹息,又并非只是如此。
有一说一,当初第一次前去见陆离的时候,刘备想象中的他们之间见面后的场景,就是如今这样的——生疏、客气,充满距离感。
那个时候对方哪怕辞官而去,却依旧是大汉耀眼的天之骄子,而他不过公孙瓒手下一寂寂无名的部将而已。
然而那个时候对方热情亲切的接待了他们,言谈之间没有任何的高高在上与距离感,仿佛他不是曾经被天子捧着的人,仿佛他们不是什么不值一提的存在。
反倒是现在,在认识对方多年之后,在刘备终于不再籍籍无名之后,对方反而展露出了刘备最开始想象过的姿态。
更准确地说,是在自己那声“大鸿胪”之后,对方展现出了随之对应的态度,刘备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对方传说中的“不饶人”是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