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世的眼光看地盘,那自然是越大越好,没有一寸土地是不存在价值的。但是以现在的眼光看,胡人那边的地盘虽然不小,但也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吸引力,哪里比得上中原内地呢。
而当袁绍向北与向着东西无法扩张之时,挡在对方南边的曹操会面临什么,似乎不难想象。
尽管袁氏兄弟两个的不合持续了几十年了,但到底他们还是兄弟,此刻若是不翦除一方,到时被前后夹击可就不好了。
况且在北方强势扩张地盘的时候自己这边不动,那就是在放任敌人强大而无为。
陆离与郭嘉两个出现了分歧,程昱则有另一种看法:“先前刘玄德于冀州袁本初处,遇对方问攻袁术之事,既然袁大将军有意,何不以刘玄德为使,以冀州之兵为先锋。”
陆离不由看了程昱一眼,这计策明晃晃的是程昱舞剑,意在刘备啊。
烛之武退秦师谁不曾听闻呢,如今对方这是要让刘备去劝说袁本初当秦伯,帮着晋侯(曹操)攻打郑伯(袁术)。
能成了对曹操自然是好事,成不了袁绍一怒之下将刘备给杀了,那就更是好事了。
刘玄德,又是名士又是宗室,buff叠的不要太满。
陆离老早就看出来了,程昱对刘备的防备简直比自己这个穿越者都足。
这倒也无关对方喜不喜欢刘备,这完全就是对方看出了刘备潜力非凡,绝非常人,甚至预言般的认准了一旦放过对方,此人必是曹操大敌。
就这份看人眼光,陆离是真的相当服气的。
他觉得换成是自己,又或者说换成是并无后世相关记忆的自己,他还真不一定能够如程昱这般精准判断。
但不管他们看得准不准,计谋好不好,最后拍板做决定的还是只有曹操。
尤其是在对付刘备这种气运之子的事情上,别人怎么着陆离不清楚,但就他自己这个不受欢迎的黑户状态,不借曹操的势,是真的不成的。
不过仔细想想,这人分明是曹操的敌人,对方如果真的顾忌这个、顾忌那个不愿意动手,那他也没有必要皇帝不急急死臣子不是。
曹操在听完他们三人的说法后,看向了一旁的荀攸,显然在等待对方的看法。
荀攸给出了第四种看法:“自古有助纣为虐之人,袁公路得传国玉玺而称帝,玺从孙伯符手中而来,此时对方正在其后。
又有刘表,汉室宗亲,岂能视非刘姓称帝而不为?”
四个人四种说法,陆离与郭嘉是时机上的分歧,程昱与荀攸是友军上的不同。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这个时候一个善于决断的明主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这要换成是袁绍,还不知道得怎么纠结呢。
对于程昱对刘备的针对,曹操没有点头,但是遣使前去的计策采纳了,只是使者不是刘备而已。上次派遣的李伍就不错,正好也算是熟门熟路了。
对于荀攸的团结孙策与刘表,曹操同样接纳了,并且在这件事情上的使者选择的是刘备。
而关于时机,他选择的是郭嘉的说法,陆离的计策倒是完美符合他的人设,只是在军事之上不于天真,换句话说,有点想主义了。
尤其是涉及到百姓之事,总不免带着几分急切,他就属于那种会让曹操担心,敌人如果用百姓做人质,他会为之裹挟的存在。
青州乐安郡死去的豪强:你要不要看看我再做判断。
虽然没有选择陆离的计策,但此次留守后方的权力倒是给出了不少,尤其是关于防范袁绍那边的相关安排。
袁绍与袁术到底是兄弟,有些事情思考的再七平八稳,也挡不住一个突然变故。
曹操安排陆离前去东郡,协助夏侯惇他们戒备袁绍的相关动作,许昌这边则是交由荀彧等人留守。
除了这些大致安排外,陆离还领到了一份书写相关“解释”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