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做好了决定,陆离也没有劝,劝人这种事情他其实是不喜欢做的,如果你对一个人的决定起了阻拦或推动作用,总免不了要负一定责任的。
有些事情自然可以负责,有些事情就大可不必了。
两人相视一笑,将这个话题揭了过去。
或许未来,曹操会在他们的生命中占据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但至少现在不是。
陆离突然发现还真的不能怪人家曹操对自己好感度不高,自己对于对方好像也没有高到哪里去。
意识到这一点,陆离也没有什么特殊想法,他是初步选定了对方,又不是卖身给对方,没必要爱的死去活来的吧。
陆离与郭嘉在谈论曹操,曹操那边也在与荀彧谈论陆离与郭嘉。
荀彧略微有些不太明白:“明公若当真有意,缘何不亲写书信一封?”
这种夹带在我跟友人的书信里面提上一嘴的情况,往好处想这是留有余地的婉转试探,但要是往坏处想,这不就是妥妥的慢待吗。
被荀彧这么一问,曹操也是哑然。
其实也不好说自己的想法,要说不是真的希望对方来,那自然是假的,但你要说他多么希望对方来,似乎也没有那么真。
仔细想了想,他只说:“袁本初对旧事念念不忘,伯安此时若真来我处,也未必是什么好事。”
荀彧觉得对方这话虽然不假,却也并非完全真。
只是现在也不是探究这个的时候,如今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来势汹汹的黄巾。
就如同陆离曾经想的那样,在北上、南下不成后,他们再有动作之时选择了西进。
黄巾虽然动不动就来势汹汹的十几万人,也不乏被他们这众多的人数冲垮的存在,但要说难对付,却也真的没有那么难对付。
他们有许许多多的人,却缺少关键的一些少数人。
他们没有萧何,没有张良,也没有韩信。
别说平替,他们就连劣替都没有。
就这么一个情况,他们能真的造反成功才有鬼呢。
文人造反是三年难成,但你有勇无谋也注定难成大事。
曹操有过与黄巾交战的经验,对他们不说手拿把掐,却也在缺点上可称知之甚详。
这么多年过去了,黄巾一波一波的此起彼伏,从张角到各路渠帅,人有更换,但这这个缺点跟漏洞那是真的一点都没换啊。
要让陆离说,这简直就像是游戏中,野外被刷后又出来的小怪,看起来好像换了,实际上还是那么回事,总结为如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