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师叔来教你做皇帝》

第235章 打个赌 下(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谁说孙承宗徒有其名来着?光凭此人这份眼光,在大明,恐怕就找不出第二个来。只是听了韩庆之几句话,就能将他的想法猜个七七八八。

当即,韩庆之心里头就一阵阵发虚,唯恐对方已经从自己的言谈举止中看出来,自己对老朱家,其实半点儿忠心都欠奉。只是“驱逐鞑虏,恢复华夏”这一任务的次序优先,把皇帝拉下宝座的次序稍微靠后而已。

“建斗已经是知府,不可能再去你帐下做事。其他三人,能跟你一道杀贼,老夫认为是他们的幸运,而他们自己,肯定也求之不得。”孙承宗哪里想得到,韩庆之早已把推翻朝廷,列为了人生目标之一,稍作斟酌,继续补充,“不过,既然你要赌,老夫不能不应。这样,老夫做主,如果你接下来,真的能将倭寇留下八成以上,他们四个今后见了你,就以师礼事之,跟你学习如何用兵。而老夫,就厚着脸皮,跟你义结金兰!”

“不可!万万不可!”话音落下,韩庆之和朱大典,同时出言否决。

韩庆之是因为对历史上的卢象升心怀敬佩,不敢做此人的长辈。而朱大典,却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先前他苦心积虑安排韩庆之拜在孙承宗门下,无论做弟子,还是做徒孙,对韩庆之本人,对朱一冯,都有百利而无一害。甚至可以避免郑一官攀上了钱谦益这棵大树之后,在此人的支持下,爬到韩庆之头顶上。

而如果韩庆之真的跟孙承宗拜了靶子,带来的就不止是好处,还有无穷无尽的麻烦。首先,东林诸君子,肯定会认为韩庆之这个武夫不知进退。

其次,自己和朱一冯,都把韩庆之视作晚辈。孙承宗跑去跟韩庆之拜把子,跟自己,跟朱一冯之间,这辈分该怎么算?

再次,韩庆之跟郑一官,也是兄弟相称。跟锦衣卫的陈永华,跟俞咨皋的侄儿俞庆……

刹那间,无数不利后果,都从朱大典心中闪过,令他将手摆得如同风车。然而,孙承宗却忽然犯起了孩子脾气,竖起眼睛,低声喝问,“怎么,是老夫不配跟慕云称兄道弟?还是慕云刚才给沿江各地带来十年安宁的话,纯属哄骗老夫?”

“这,这,稚公,慕云毕竟年青,你把他摆得那么高,恐怕他承受不起啊!”朱大典脸上见汗,拱手讨饶。

“你呢,慕云,你还跟老夫赌不赌?”孙承宗却不理他,径直将眼睛看向韩庆之,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慕云,慕云……”朱大典大急,连连给韩庆之使眼神儿。

然而,这一次,向来对他言听计从的韩庆之,却对他的暗示视而不见。笑着竖起自己的右手,伸到孙承宗面前,“愿与督师击掌为誓!”

“啪,啪,啪!”孙承宗仿佛担心韩庆之反悔一般,毫不犹豫地就来了个三连击。

俗话说,知徒莫如师。作为卢象升的恩师,他深知自己这个弟子文武双全,一身正气。然而,在大明,文武双全和一身正气的人,却未必能落到什么好下场。

必须懂得和光同尘,懂得借势自保,懂得以牙还牙,才能适应这个官场,一步步登上高位。才有机会将自己的一身本事尽数施展出来,才有机会重整大明山河。

否则,就是众矢之的,幸运的话,落到自己这种主动请辞的下场。万一不幸,就可能死得不明不白。

卢象升已经定型,即便自己这个做老师的,天天叮嘱他,他都不可能改得过来。而韩庆之身上的霸气、圆滑和狠辣,刚好可以弥补卢象升的不足。

所以,无论韩庆之做卢象升的师弟,还是卢象升的师父,后者都不会吃亏。甚至在关键时刻,还能得到韩庆之的鼎力相助,帮他挡住所有明枪暗箭,让所有打算加害他的人,都掂量掂量这样做的后果。

孙承宗他老人家,是苦心孤诣,为自己的弟子做打算。却没想到,这一举动,对大明,对整个世界,起到了怎样了作用?

直到有一天,紫禁城内传出一声委屈的叫喊,“师叔——”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