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师叔来教你做皇帝》

第235章 打个赌 下(第1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当真?”孙承宗的手,死死地按在桌案上,手背上的青筋根根乱蹦,说话的声音,却带着明显嘶哑。

如果在辽东,哪个将领敢再他面前说一战留下六成敌军,斩杀其首领,他即便不立刻命令左右将此人乱棍打出去,也会认定了此人是个吹牛大王,从此再也不会给于此人任何信任。

而此时此刻,直觉却告诉他,韩庆之不是在吹牛。韩庆之的确有这种实力,否则,也不可能凭着一艘战舰,就逼得倭寇们不得不花钱买路!

“督师如果不信,韩某可立军令状!”韩庆之终于听出,孙承宗的声音不太对劲儿。从水文图上收回目光,将面孔缓缓转向了此人,坦然地回应。

“好!”孙承宗激动地抚掌,抬手去抓印信,然而,却抓了一个空。这才意识到,自己早已经不是大明辽东督师,即便是,也没资格接受福建水师游击的军令状。

“稚公,不如跟慕云打个赌。此战,他如果能够留下六成以上倭寇,你就收他做关门弟子!”朱大典在旁边见状,赶紧出言给孙承宗解围。“郑一官将其子送到了牧斋门下,在福建那边被视作美谈。慕云文武双全,只是矢志报国,没办法一心二用,把文科和武科都考了。您老收他做关门弟子,也算让他从此有了根脚!”

这话说的,可是太有水平了。既转移了双方的注意力,又将双方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一大步。

大明朝再重文轻武,韩庆之如果做了孙承宗的关门弟子,有哪个文官还敢轻慢于他?而孙承宗在东林党内外的门生弟子们,又怎么好意思把韩庆之再当路人?

韩庆之不是路人,还有恩于沿江百姓,而韩庆之又是朱一冯的铁杆嫡系,东林诸君子,当然也应该对朱一冯高看一眼。

“延之,你这性子,也太急了一些,仗还没开始打呢!”孙承宗不敢确定韩庆之刚才的话,是不是吹牛。却有绝对把握确定,朱大典把韩庆之硬塞给自己当关门弟子,是为了朱一冯今后入阁铺路。扭头看了对方一眼,笑着提醒。

“不用打,我相信慕云赢定了。”朱大典明知道孙承宗话里有话,却故意装作没听出来,拱起手,笑着回应,“稚公莫非不敢赌?可惜了,朱某原本还想在慕云这边押上一注!”

“不用使激将法,先说说,如果慕云和你输了,又如何?”孙承宗笑了笑,轻声反问。“别拿项上人头来说事,老夫知道慕云是个将才,担负不起那个害贤之名!”

“如果慕云做不到,就让他拜在你的弟子门下,读书三年。”朱大典不止一次看过韩庆之在如何杀贼,对他信心十足,立刻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赌注,“而老夫,辞官不做,去给稚公做西席!”(注:西席,即师爷。)

“老夫可请不起二甲进士做西席!”见朱大典如此有把握,孙承宗对即将爆发的战事,顿时也有了几分期待,笑着轻轻摇头。“而眼下鞑虏肆虐辽东,慕云去闭门读书,与国无益。”

“那稚公不如说一个条件,无论高低,反正我们不可能输。”朱大典只怕孙承宗咬定牙关不上赌桌,才不在乎赌注大小,高高地仰起头,笑着提议。

见过嚣张的,没见过嚣张到如此地步的。孙承宗饶是涵养再好,也被激起了几分赌性。右手握成拳头在自家左手掌心处狠狠砸了一下,果断回应,“好,那老夫就不客气了。如果慕云做不到留下六成倭寇,定海号就输给老夫,连同船上的所有设施和火炮!至于你朱延之,拿出三年俸禄给老夫买酒。”

“一言为定!”朱大典想都不想,就伸出了右手,示意孙承宗跟自己击掌立约。

“且慢,慕云,你意下如何?”孙承宗却不急着跟他击掌,快速将头转向韩庆之,询问后者意见。

“末将单凭朱布政做主!”既然孙承宗不能接军令状,换成打赌,韩庆之感觉也不错。然而,眼角的余光看到围在水文图旁的卢象升、袁枢、黄道周和杨文璁,他又迅速补充,“只是……”

“只是如何,莫非慕云要退缩不成?”孙承宗心中顿觉失望,皱着眉头打断。

“督师误会了,末将巴不得拜在您的门下。只是先前朱布政说,消灭了六成倭寇,就算末将这边赢了。而若是末将如果能够达到更高目标,比如消灭了更多的倭寇,让倭寇从此轻易不敢逆长江而上。却不知道督师可否帮忙,让建斗兄,伯应、龙友和幼玄兄,早些跟末将一起去辽东杀贼?”

“苦兀岛之事,老夫既然答应过你,就一定会全力去做,你不必再接着打赌敲砖钉脚。”一边上上下下地打量了韩庆之,孙承宗一边正色回应,“至于你想将建斗他们几个,与你绑在一起,老夫不知道其中缘由,却相信你对他们几个,绝无恶意。”

谁说孙承宗徒有其名来着?光凭此人这份眼光,在大明,恐怕就找不出第二个来。只是听了韩庆之几句话,就能将他的想法猜个七七八八。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