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道则,灭之道则。
无论哪一条,都是顶级的道则!
一旦悟成,便几乎可在阴神境内横着走,无论来到何处,都会被奉为座上贵宾,备受礼待。
谢玄衣有一条可以斩命的“灭之道”,镇压了一个时代。
如今谢真,不仅仅参悟了“灭之道”,还参悟了完全位于对立面的“生之道”。
“大道难修,缺月难圆。”
谢玄衣摇了摇头。
生之道则固然强大,可自己修行起来,却是异常缓慢。
大月国两场的顿悟灵感,几乎可以说是旷世奇遇了,如今消耗殆尽,也只是让自己凝聚了一半生之道则。
谢玄衣常常安慰自己,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自己的天分,明显更适合杀人,当年参悟灭之道则时,自己可是进境飞快。
只是……
按照当前速度,难不成还要再修行个三年五载,才将生之道则修到圆满?
谢玄衣心念忽然一动。
他开口问道:“钧山道兄……不知这些年,你有没有见过‘生之道则’的参悟者?”
“有。”
钧山真人神色感慨道:“不过生之道则的参悟,似乎比灭之道则更难……这么多年,大褚大离,我所知晓的,只有一人参悟成功。那位成功者便是当今的佛门领袖,那位活了漫长岁月的‘禅师’。”
“禅师……参悟的是‘生之道则’?”
这个消息,谢玄衣还是第一次听说。
禅师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极其神秘的存在。
他对佛门的意义。
就是光。
没有禅师,便没有如今的梵音寺。
“是……或许这就是禅师能活如此之久的缘故吧。”
“活得越久,越受人尊敬,这些年想要拜访梵音寺见一面禅师的权贵,如过江之鲫,数之不清。所有人都想沾一沾这位‘长生者’的福气,受禅师点化的有缘人,这些年要么成就一番功名,要么成为一方豪杰。”
钧山真人越想越觉得荒唐,他重新审视着眼前的少年,声音古怪地说道:“这样救苦救难,将佛门发扬光大的圣僧,参悟生之道则,乃是情理之中。可是你……你是杀胚谢玄衣的弟子,你凭什么参悟这样的道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