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493章 分而划之(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但这次不一样,大夏圣上移除五帝祭祀,已经损害到了赵家的根本利益,赵家如果没有行动表示,才叫人奇怪。

而最好的行动表示,莫过于策应周铁衣在中央推行的‘新政’,来向中央朝廷示威。

所以赵釜要评估眼前这篇策论,不是周铁衣为了对付大夏圣上和儒家想出来的两败俱伤的毒计,而是和他之前制定的政策一样,是能够有利于更多人的先进改革。

有利于更多人,这就是最简单的评判标准。

以赵釜的智慧自然能够看到这次改革之后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自不必多说。

劣势同样也不小,他走到周铁衣身旁,问道,“这篇策论发出去,儒生们恐怕要闹得更欢了,这件事总归是要处理的。”

周铁衣知道赵釜在问自己具体的施政方法,施政纲领有的时候和施政方法可能并不一样。

一篇策论写完,他已经从刚刚的惊怒之中平复了下来,笑道,“闹得凶只代表嗓门大,不代表人数多,天下书院,儒家修行者终究是少数,而这些少数儒家修行者之中,能够考取进士之辈三年举国才三百人,而我这篇策论,就是为了争取三百人之外的千万人,分而划之,再杀鸡儆猴罢了,没有人会和当官过不去,你不想要当官,有的是人想要当官。”

大夏虽然没有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说法,但即使是掌握修行力量的儒家,在对抗中央皇权的时候也处于天然的弱势,不仅是力量上被克制,道理上也被克制。

儒家的力量核心在于安民,造反连自身的浩然正气这关都过不去。

而在体系内的斗争,以前儒家掌握话语权和当官唯一的捷径,所以百家乃至百姓都会影从,因为天下人都想要当官。

但这次斗争不一样,初期分化政策之后,绝大多数人就会发现,这次不跟着儒家闹,反而会得到利益,到时候再分化儒家内部,自然就闹不起来了。

赵釜颔首,肯定了周铁衣说的一点,科举考试,三年就三百进士,除了这三百人是科考的铁杆支持者外,其他人都是潜在反对者,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点罢了。

“但这条策论真的能够在中央通过吗?”

这是赵釜的第二点疑惑,现在在儒生们看来,是大夏皇帝在包庇周铁衣,但是真正的局中人才明白,这次的事情是周铁衣被大夏皇帝架在火上烤。

“移除五帝祭祀是目的还是手段?”

周铁衣反问道。

“自然是手段。”

赵釜下意识回答,在他看来,五帝祭祀是一个幌子,目的就是要逼周铁衣退让,将已经初现规模,体系的中央银行之权让出来,交给天后组建的北门学士。

赵釜回答了之后,见周铁衣久久不回答,他眉头紧皱,如果移除五帝祭祀是目的,那么这件事就更加复杂了。

随后他才叹道,“原来这才是目的。”

周铁衣冷笑道,“治国和修行之间,他始终选的是修行!”

修行才是大夏圣上如今最渴望的,移除五帝祭祀,不仅可以掠夺五帝的人道气运,还可以压制周铁衣的修行速度,这对于大夏圣上而言极为重要。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