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493章 分而划之(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因为这就是最好的解决中央和地方权力矛盾的方法。

如果打破官吏一体,让吏能够当官。

那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地方世家扶持的胥吏会大量成为地方官,从而削弱中央的统治权威,让地方世家的势力暴涨,乃至于有割裂天下之势。

但那是以前,是纯粹从政治角度考虑。

天下人没有考虑过普通百姓能够一日万里,朝血海,暮崇山的时代。

打破地方世家的垄断,除了可以从政治入手,还可以从经济和科技入手。

当天下交通连接在一起,普通胥吏能够在一两天之内轻易往返相隔几千里的两地办公,仅仅只是一个轮值,就能够极大削弱地方世家对于官吏体系的掌控权。

除了科技之外,经济也一样,地方经济封闭,导致人民不得不依附地方世家,但如果地方世家在扩张之中不得不膨胀到放弃本地封闭的经济,那么他们也失去了对本地人民的人身约束。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地方财阀向着利益复合体转变,到时候自然又是另外一套政治逻辑了。

当然周铁衣现在不用考虑那么多,他现在只需要破釜沉舟,看看是先治理好这个天下,还是先祸乱这个天下。

周铁衣心无旁骛,笔走龙蛇,不一会儿就洋洋洒洒写下了近五万字,而这五万字还只是一个提纲,包括选拔,任用,考核。

官吏一体改革,这本来就是一件复杂至极的事情,一点都不亚于货币改革,触碰的利益更多更大,原本周铁衣准备工业改革初步有成效之后,才会逐步推动制度上的改革。

但是天不遂人愿,既然是改革,哪有如同教科书上一样完美的顺序。

写好提纲之后,周铁衣停下笔,重新又看了一遍面前的稿子,思绪也回到了那晚诛神司内自己考校梅俊苍的时候。

当初梅俊苍就猜出了克制儒家操控民意的法门,报纸只是表象,是启迪民智的手段,但这个时代百姓参与政治真正且唯一的办法始终是科考。

所以要打破儒家的不败金身,就要扩大科考取士的范畴。

首先将农部,工部这些因为人员短缺而开设的特科固定成为常科,在录取时间和人数上逐渐和儒家的科考并驾齐驱,然后再在官僚体系内增设事务考。

就比如周铁衣主管的中央银行,增设的事务考就直接和经济有关,直接刨开四书五经,侧重于商业实践,考得差的不会有惩罚,但考得好的一定能够升迁。

这样就能够在一个部门内形成一套新的官吏升迁逻辑,打破官吏之间的隔阂。

能够做到上面这些事情之后,再讨论如何改科考的事情。

“开设特科,使其成为常态,让天下取士,不限于儒道,亦在百家之道,是为上上德。”

赵釜轻声读出了其中一句话,这句话不是要堵住天下儒生的嘴,是要打断他们的脊梁骨了。

他沉吟了片刻,分析其中的利弊,作为藩王,赵家在崇山府内同样有一套王府体系,只不过以前青帝一脉都韬光养晦,所以中央朝廷说什么,赵家就做什么。

但这次不一样,大夏圣上移除五帝祭祀,已经损害到了赵家的根本利益,赵家如果没有行动表示,才叫人奇怪。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