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261章 西沙来信(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李小林说:“我希望你能写一个创作的见解,把你的想法阐述上去。我们一起刊登到《收获》上面。”

“《收获》有那么多版面吗?难道又出一期加厚的特刊?”

李小林说:“您知道上一期《收获》卖了多少份吗?”

不等余切回答,李小林说:“百万份!《收获》杂志自成立以来,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成绩,到现在各地新华书店和邮局,仍然在不停的催我们印制,这本书到现在已经一书难求。”

余切便答应了这件事情。

现在除了写小说,他还需要自己给自己写一份评析。

前面提到,从普东进城内需要坐摆渡船,相当浪费时间。于是,宫莹暂时成了余切的助手,余切需要什么资料,就让宫莹去帮自己去拿。

此后的一周,宫莹跑遍了沪市大大小小的图书馆,拜访了不少收藏书籍的名人。

这一段时间对于宫莹来说如同见到新世界。她是个二三线的演员,远不如她的姐姐那样出名。从小到大,因为姐姐更漂亮,更有成就,连父母也更看重姐姐,因此她很知道人情冷暖。

宫莹到《沪市文艺》的编辑李子运家中拜访,李子运听闻她代表余切,对她很客气:“你到我们杂志社随便拿,就是不还给我们也是可以的。对了,你在哪里高就?”

宫莹说:“我是沪市制片厂的演员,我演过《包氏父子》。”

李子运笑道:“《包氏父子》是好电影,张天翼(原著作者)也是好作者,但说实在的,都远远不如余老师,你作为演员该多和他谈论,一定能帮到你。”

她又去巴老家中,巴老也高看她一眼:“哦,你是余切叫来的?帮我给余切带话,让他快快写《潜伏》剩下的。”

巴老的名声如雷贯耳,宫莹不敢在巴老面前多话。她心里只是想:余切真是个万人迷,比我姐姐还迷人,谁都喜欢他。我最烦这种人了。

姐姐她自然不能讨厌,但是余切这样的加强版万人迷,宫莹心里就很排斥他。

宫莹还去了《收获》杂志的编辑部。杂志社全体成员热烈欢迎她:“你是余老师的那个秘书?”

“我不是余切的秘书,和他没关系,我是帮他跑腿的。”

“太客气了。这边有很多寄给余老师的信,我们筛来筛去,还是有很多需要他来回的,劳烦你带给他。”

宫莹不敢拆这些信件。但是,她能看到信从什么地方来。

泰国的、日本的、竟然还有哥伦比亚来的——天知道怎么寄过来的。为了帮余切跑腿,宫莹买了一张大的沪市地图,上面罗列了沪市大大小小的标志建筑。

这张地图翻过来就是中国地图。

宫莹按照寄给余切信件的地址来推算,全国有哪些地方存在余切的读者。她和她的姐姐打赌:“姐姐,无论余切有多厉害,这个地图肯定填不满。”

她姐姐宫雪说:“你好好看着,绝对一个空也不会剩。”

俩姐妹买了一盒牙签,一有新的寄信地址,就插在地图上。地图很快插得跟刺猬一样,哪怕是最偏僻的角落,也没有什么地方能剩下。

不对,好像也是有的。

祖国大陆的面积辽阔,总有不认识余切的读者是不是?宫莹心里这么想,但是她一时间却找不到这个地方在哪。

不料,一封来自于XSQD的信件寄来。落款人是XSQD上的守岛士兵。七十年代,大陆和占据此地的越南发生冲突,收复三岛,从此以后就在这上面驻扎。岛上的生活格外恶劣,淡水和食品都需要从附近的大陆上运送,有时候岛上还会涨潮,士兵的半个脚脖子都埋在海水中。

长年累月的驻扎,缺少瓜果蔬菜,补充不了维生素,令一些人得了夜盲症,嘴皮也脱落。即便如此,他们也尽量听着广播,谈论从几百公里外的内地传来的小说。

余切很重视这一封信,特地留了一晚上时间回信,并且当着几位女同志的面前拆开。宫莹眼睛尖,垫着脚看,被余切发现了,说:“你是不是想看这上面写的什么?”

宫莹老实点头:“我想看。”

余切说:“我回完之后,你就拿来看。”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