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259章 我们现在要无所不用其极(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相反,这个原配的条件还要好于他。

26岁是一个什么样的年纪?

有的人已经把她的一生都走过了。

现在《潜伏》小说的影响,还仅限于小说本身,许多人并不知道里面有真实的人物对应。当这一切真相大白时,人们将重新开始记得这一个真正的“春风一样”的女子,也许才是马识途更不能自已的时候。

客观的说,这是马识途原时空中,一辈子没能做到的事情。

他觉得此事郑重,先是给余切来了电话,阐明对余切这一篇小说的感谢。

另一边,自己也紧赶慢赶新的“回忆录”和文艺评论文章,介绍其中的原委,配合余切《潜伏》的第二部分发表。

马识途先写评论文章:“《潜伏》自然不能是我的全部经历,也很难称为我本人的自传小说,但其中确实用了我的一些故事。”

马识途对“余则成”这个角色不满意:

“余则成是不如我的,不论他的信仰如何,这个人物一开始没有具备有做谍战人员的心理素质,而我却并不是这样,组织上让我做什么,我都是必须要完成的。”

一句话,我是比余则成厉害的。

然后,他又对余则成的女人不满意:

“为了剧情的发展,放大了这些女同志性格中的缺陷,其实,我们队伍中像翠萍这样的女同志是不多的……”

“但故事实在是好得不得了,使枯燥无味的谍战变得惊心动魄,很有刺激,这篇文章出来,怕是要激励很多年轻人去考军校了……”

马识途反复看《潜伏》这一小说,忽然,他意识到余切是故意把人物写的不完美的,因此又把原先的评论稿删去了。想了很久,马识途又重新写:

“《潜伏》可能是这样一部小说,它借鉴了一部分我的经历,但余则成这个人则是那些还没有信仰,或是信仰并不能被考验的普通知识分子,就是说,他其实是一个写给当代知识分子看的人物。”

“余则成是我们。”

——————

“余老师,我在一心会中,天天诵读您的文章,您觉得,就是您觉得,我是否有这样的前途,扮演您的伟大角色余则成一角,此事甚为重要,望您尽快回复!”

“一心读书会京城分会早期成员,姜纹留。”

姜纹的信。

这小子路出马脚了。

姜纹这种半文半白的信,本来是他拿去考别人的,现在却变成他专门写给余切的。

《潜伏》是一个在今天很难拍出来的戏,因为它只能接受电影一样的考究,却要像电视剧一样拍个几十集。彼时的大陆影视业完全无法承担这种的成本。

大陆第一部在拍摄的长篇电视剧是《红楼梦》。只是因为拍摄的时间太久,最后没有成为第一部播放的长篇电视剧。

余切当然拒绝了。

他写了个回信给姜纹:“这事儿不成。”

姜纹看后简直抓耳挠腮,觉都睡不好,想办法借京城话剧团的电话,打到了《收获》编辑部留言:“是事儿成不了,还是愚弟我成不了?”

余切打回去:“你很好,只是事儿成不了。”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