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儿孤立的看,都不算啥,连起来看,一个确实存在想法的宫雪,就跃然于纸上了。
宫雪真对我有点意思?
完了。
余切脑袋里面,忽然涌现出他被抓去演“工作人员”时,宫雪面对镜头改词“您现在看到就是余切……”
妈的!
我真是个榆木脑袋!
————
散伙饭没多久,谢晋来了电话,《小鞋子》电影的审核通过了。定档在八月一。
“八一?怎么,要给部队看?”余切当即道。
“对咯!”谢晋说,“你的小说都拿去前线发表了,怎么可能落下了这个电影!在我们全国的这么多人当中,有能力买票、捐款的,还得是城镇有职业的同志……部队就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好几百万人呢,那得捐不少钱。”
当时的审核遵循一个厂内部、到某委,再到某局的过程……如果特别好的,还有机会入选中央,被介绍给大佬观看。
历经三个月的拍摄,《小鞋子》成品的反馈极好。不需要剪辑一刀,演员们都是用的自己的声音,也不需要再请人配音。宫雪在其中扮演来疆省支教的内地老师,她的气质清纯秀丽,声音温柔动听。
一句话,从此以后,她就是内地教师的代表。
沪市电影厂组织了一个内部评审会,不少审核员看了这片子后潸然泪下。今年以来,电影市场特别糟糕,好多国产片拍出来观众不愿意花钱看。为了活下去,广电的副总带头表示:“我们不仅仅应当提倡拍摄娱乐片,还建议给上座率高的娱乐片发奖。”
这话简直不像是八十年代的领导说的。
电影局的滕局长看了《小鞋子》之后大赞“原著中的所有经典桥段都被保留了,就连引起争议的‘阿里妹妹’选角,现在看上去也没什么问题”。
在内部的试映中,当“小英子”露出一双有灵气的大眼睛,在镜头前朝着观众哭泣时,观众看上去简直心也碎了,肝也痛了。
这是一部真正的兼顾了商业和艺术的电影,它有可能是谢晋新的艺术高峰。
因为预估电影可能受到较大的欢迎,沪市制片厂把拍摄的底片进行洗印,拷贝一条翻正片,翻正片再复制出翻底片,然后用翻底片去复制大量拷贝。
保定电影胶片制造厂,一摞摞胶卷正被生产出来,贴上“沪市制片厂”的标签。这些胶片随即就被前来运送的卡车一路送到沪市,再变成新的拷贝片。
《小鞋子》需要的格外多。沪市制片厂调用资金,预先购买了足够拷贝上百次的彩色胶卷。
于是,在生产线的工人把胶卷封装之后,根据清单,在上面写上“沪影厂,小鞋子。”
又来一摞胶卷,还是写“沪影厂,小鞋子”。
……
这么多?
没个完了。
“这是在弄拷贝胶卷呢!”一个工人恍然大悟,“《小鞋子》是余切写的那个小说吧!终于拍出来了,等这片子上映了,我也带着全家老小去看!”
另一个工人道:
“它这电影那么红火吗?这可是压了上百摞胶卷,我老家通州总共就三家电影院,万一卖的不好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