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他的才华打动,另一个对象在张闲去世后,竟然用“纯真的孩子”来形容这个渣男,不可谓不爱。
余切要真让张俪开一条口子,恐怕得使出苦肉计才行,但这种事情太下作,余切现在壮得像一头牛,怎么可能忽然病倒。
在文坛,大陆已经没什么人能彻底的压倒他了。
在前线,边境冲突也接近于平稳,只有零星枪声响起,就算余切再去一次老山,法卡林山,也不会倒霉到挨枪子儿。
——但余切还是好奇。
宫雪对他有意思,这事儿怎么发生的,怎么被看出来的。
他去报社找编辑张守任:“张老,你这边还有关于我小说的评论稿吗?都拿来给我看看。”
“有!关于名人的稿子,我都给你留下来了。只是名人太多,你看不过来。”
“有那什么……呃……电影演员的吗?”
“当然有了。”张守任拿出一个大册子。
张守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重要的评论稿给余切裁下来,做成一本手账让他看。张守任相当于一个余切本人的评论墙。
余切拿回家翻来翻去,意外发现了之前没有关注到的事情。
比如导演田状状原来早就关注了余切,很多次发表了评论,称赞余切是“有画面感”的小说家。
田状状的好朋友陈恺戈,这个人更加出名,他竟然是余切的骨灰级书迷。从余切的第一部小说发布开始,陈恺戈几乎看完了余切的每一部小说,而且为了他的小说立意,和别人争论得面红耳赤。
“没有谁能比我更懂余切。”陈恺戈估计说过这种话。
为啥这些人没有像谢晋这样,直接找到余切本人请求拍电影?
可能是他们都还在发育练级吧。
和大导演谢晋比起来,这些人实在算不上啥。
作为沪市制片厂的演员,宫雪写了不少余切的小说影视改编评论。她成了双料影后之后,这些评论也被刊登上杂志了。
在一期《大众电影》里面,宫雪声称自己最喜欢《死吻》这部小说。因为这是余切上了战场之后写出来的。
“姐姐,姐姐!我要死了,你能不能亲我一下!”
宫雪写道:“当卫生员和小伤兵亲吻时,我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现在我不是沪市制片厂的明星,而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
……
另一本杂志《文汇报》提到,宫雪在沪市制片厂也组织了读书会,副会长是她的妹妹宫莹。这时候有个很出名的作家叫张海迪,残疾人,很擅长写一些励志的小说,被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
宫雪很喜欢张海迪的鸡汤文,更喜欢余切的小说,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向新加入的成员们推荐余切的小说,而且专门挑余切小说中激励人的部分拿来讲。
姐妹俩还自己尝试过写诗、写短句——怎么读起来像大冰?
宫雪还组织过捐款活动。余切知道这事儿,但不知道她的捐款数额。一份采访中提到,宫雪看了余切小说后,和妹妹一起捐了五百块钱。
为什么刚好是五百块钱?比陈小旭和张俪捐的一千块钱少一半?恰好等于其中的一个人?
这些事儿孤立的看,都不算啥,连起来看,一个确实存在想法的宫雪,就跃然于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