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219章 余老师的大讲堂(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靠!

大学生!

我真讨厌大学生!

考不上大学,难道是我的问题吗?

他俩不是唯一互相打听情况的,随后的几天,学员们通过自我介绍、串门等行为,摸清楚了各自的背景。

这个文学院本身是初级中级作家来“进修”的地方,因此学员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人已经在文学大刊做了名编辑,出身于文学世家,此次来增光添彩,有的人才刚从地方小刊物上脱颖而出,确实是来长见识的。

而有的人,比如余切这种人,已经走上了讲台。

文学研究所建国后不久即成立,当时传承有序,老带中,中带新,然而几经波折,最后解散了事,此后几十年不开办,作家们的资历和工龄通通被洗清,重头再来,但文学却仍然在发展,老中青三代作家于前几年一齐熬到了服务器重新开放,于是同台竞技,重刷副本,此时版本已经有所调整。最终导致进修班重新开办时,诞生了余切这种几年走完别人几十年的怪物。

八里庄南里是文学院的地址,也是进修班宿舍所在地。学员们在这吃住。这地方很好啊,天天都有小说看,简直是天堂。

这期间,他们一直听到余切到处筹款的消息,每天从报纸上都能看到“春雨行动”的筹款额。

最新的消息是,筹款额已经达到了近二十万。这主要是京城周边的情况,而全国各地的筹款还在统计当中。《经济参考报》很关注筹款的情况,他们预测,在本年度各大城市最终能筹集到百万元。

这证明这条路子是行得通的。百万可以满足一个几个城市的新生儿的当年需求了。

余切肯定不能真把全国十年的新生儿疫苗全包揽了——如果他一个人彻底干成了这件事情,那要官方来干什么?

“脊髓灰质炎”从一个很小众的医学用语,逐渐成为大众熟知的病症,因为在《小鞋子》里面,余切写的阿里一家太朴实、太真诚,而最后阿里的妹妹却有可能面临瘫痪的风险。

一时间,许多医院都有家长来询问,自己的孩子是否打过脊髓灰质炎的疫苗,但凡是在城市里面生活的家庭,几乎都能得到肯定的回答。

而农村里面的家庭,往往就要得到失望的回答了,当时城乡之间的差别非常大。

燕大83级中文系有个叫孔庆西的学生,出自黑省农村,许多年后成为燕大中文系的教授。他回忆自己年轻时“和父亲翻过几座山去城里面吃油辣子面条,然后翻山回来,快到家时忽然想起来自己没有喝面汤,吵着要回去喝面汤……”

父亲说:“面汤早就倒掉了!”

孔庆西因此嚎啕大哭!许多年后都忘不掉那一碗带油星子的面汤。这样的地区当然很难有昂贵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来用。

所以,余切目前筹到的这些钱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还要有更大的影响。

学员们说:“如果余老师能拿到文学大奖,恐怕就能做到了,中央都要来为这个事情努力,而且,每一个报纸都要写下余切拿了日本文学奖的新闻。”

但日本人真的会把大奖发给中国人吗?

《新化社》是这么报道的:“无论余切是否能拿到日本的文学奖,都不影响他的小说价值,他拿到了文学提名,就已经证明了他的实力。”

“他证明了国内已经出现一批能与国际接轨,赶上国际水平的文学创作者。在改开不到十年的今天,这无疑是全国文艺工作者的强心剂和定心丸。因为春江水暖鸭先知,文化领域往往是最早也最快感知到变化,并且也产生变化的。”

此话看似鼓励,实则是找台阶。

从去年的12月开始,到现在的2月份中旬。报纸上和电视台经常播放芥川龙之介奖项的新闻,分析余切的胜率怎么样?

有时候,如果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中国人获得了优胜,节目又会转为围棋的现场分析。许多观众一辈子没下过围棋,但看得津津有味。只要中国人打日本人能赢,无论是什么,是84年热播剧中的精武陈真,还是现实中的小说家余切,他们都支持。

吉行理惠和岛田雅彦成为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两个日本人的生平都被挖出来,他们一个出自舞台剧世家,从小耳濡目染,一个因外貌俊美被称为日本文坛小王子,精通多国语言,学历高大上,就像是在大陆的余切一样。他们的高中,他们的初中……通通被引入到国内介绍,恐怕他们的朋友都不如一些中国人那么了解他们。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