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听竹的智商其实不傻,她如果想要分析,一般的人,都没有她这么厉害。
当然,洛听竹偶尔也会犯傻,只是她的那种犯傻,只是因小女生而产生的某种缺失,并不是真的很傻。
方子业点了点头。
“所以说,其实在科研竞争方面,也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每个人都只是各自采取的手段不同。”
“其他人要争,所以看到了邓勇教授的漏洞,就趁虚而入。”
“当然,师父要争,他就得先予后取,因为我们骨科,本就处于弱势学科,但是,在我们开始变得要强势,要去和别人抢东西的时候,就得先受点委屈才行。”
“这样一来,我们今年的经费、实验的资料,才会更多一些吧?”方子业这么分析。
邓勇采取的手段,并不算特别光彩的。
洛听竹则听出来了方子业的意思,调小了一点无聊的春晚音量,偏头解释说:“可是老师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了,他还得顶起来我们的团队,就得想一点办法。”
“只要没有特别去损伤别人的利益,去陷害别人,采取的,是大家都默认的手段,那么其实就是正大光明的。”
“而且,其实在老师这个层级后啊,相互之间的竞争,并不是简单的,单纯的个人实力、个人资质之间的竞争,而是团队的多少,团队成员的资质优劣之间的综合竞争。”
“是每个团队拥有的资源总量以及资源与科研工作量的转化效率之间的竞争。”
“其实,我从来了老师这里后,看到了老师经历的颇多不易,我越发地理解,以前很多内科的教授,都希望多收几个资质好的学生的理由了。”
“一个学生,左右不了全局,但是十个学生,二十个,就可能可以左右甚至逆转团队所处的处境了。”
方子业是同意洛听竹的看法的,但方子业也要给洛听竹一些告诫:“糯糯,但是大团队和小团队之间,是有区别的。”
“而且是一定有区别的。”
“而且,小团队里面也会逐渐形成小圈子,也肯定是有区别的。”
这不是方子业的什么经验教训,而是他的一种体悟。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有限的。
就比如说,目前同为博士一年级的方子业和李源培,两人都是邓勇教授的学生,袁威宏对两人的态度有区别吗?
有的。
邓勇教授对两人的态度有区别吗?
有的。
很多师兄对两人的态度有区别吗?
有的!
同样的,方子业对所有人的态度,也都是有区别的。
袁威宏略大于邓勇,两人是第一梯队。
然后就是,洛听竹>兰天罗≈揭翰>袁威宏直系师弟>邓勇团队其他师兄弟>科室同门或其他上级老师。
洛听竹若有所思的时候,方子业才说:“在孙绍青师兄之前,还有两个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