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种田:末世系统早到十年?》

第101章 大红牛皮战鼓(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村里有人来串门,见到李响家有小狐狸,听到李响奶奶说起缘由,也都啧啧称奇。

“不怕它偷鸡吃吗?”那位村民十分担忧地问道。

奶奶就笑:“这头小狐狸很有灵性,很聪明的,家里的鸡一只都没少。”

村民就笑:“应该是知道一顿饱和顿顿饱的区别。”

偷鸡之后,村里就容不下它了,不偷鸡,可以天天在这里蹭饭吃,顿顿无忧。这大冬天的,气候严寒,外面食物也难找,在人类家里吃顿热乎乎的,不香吗?

消息传出,也有很多人过来看,李响就对大家说:“它自己跑家里来的,也许过些天就自己离开了。”

反正,不是我主动养的,虽然建了高墙大院,但也留了狗洞,也没有用铁链子栓它,它是有狐身自由的。

好在村子里的人大多数都比较淳朴,又都受了李响的好处,也没人举报他。

那啥,以后还要靠李响带货卖农产品呢。谁要是把李响的号给搞封了,或者谁要是跟李响过不去,要针对他,大家都要戳他脊梁骨。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李响在后院捯饬自己的牛皮大鼓。

牛皮在清水里浸泡了三天,后来他又扔进石灰水里浸泡了几天,这时候已经变得松软,韧性十足,李响将牛皮捞出来,平铺在木板上除毛、刮脂。

这个过程其实很考验对劲力的掌控,用劲大了会伤到牛皮,用劲小了又刮不干净,不过对于二阶超凡者来说,这都不是问题。

他甚至都不用小刀,直接三十公斤的砍柴刀,举重若轻,除毛刮脂的效果就胜过许多小作坊专业的工具了。

刮好之后再次用清水清洗干净,三张黄牛皮变得厚薄均匀,随后就挂在院子里晾晒。

“做鼓是用杉木、桦木、橡木好呢,还是直接用红椆木?”

因为不同的木料,做出来的鼓声音是有区别的,比如有的会深沉厚重,有的会明亮突出,有的则柔和,甚至有怀旧的音质,李响略一沉吟,决定还是用红椆木试试。

因为他手头上红椆木多啊,老粗一棵树都被他砍回来了呢。而其他的木料,还要上山去找,木质也远远不及红椆木。

而且其他木料还要阴干,但红椆木因为密度比较大,沉重而结实,本身的水分少,韧性又强,直接就能使用。

“先试试,如果做出来效果不好再换。”

李响是第一次制鼓,尽管学习了很多前人的经验,但之前并没有过成功案例,所以这次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但是,他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

摆起手机支架,打开录制模式,开始以木制膛。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要经过断料、锯板、理板、打磨、包浆、上色等十余道工序,比如下料时,木板需要刨削同样角度的平面和弧度,方能“严丝合缝”结合成“鼓桶”,但是李响心灵手巧,这些都难不倒他。

在忙活了两天之后,一个高度足有80厘米,鼓面直径120厘米,总直径140厘米的鼓桶便成型了。

箍鼓的过程也是个技术活,李响用了牛皮胶刷在切面上,用来保证鼓腔的密封性,箍的时候紧紧的,十分结实。

然后又用刨子将鼓身以及上下平面修得更加完美。这个时候,牛皮也晾得半干了,将牛皮铺在大桌子上,用铅笔画图,周边打一圈小孔,接下来就是“以皮蒙面”了。

俗话说“制鼓是徒弟,制皮是师傅”,制作牛皮是制鼓非常关键的环节,李响买的黄牛皮比水牛皮要好,十分优良,韧性足,刮得光滑平整,而且牛皮之前被泡软了,现在呈半干状态,有利于拉扯。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