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武二十二年,大周王朝的民间开始有普通的百姓陆陆续续尝试对外航海,不久之后,一个名为‘夷岛’的地方被发现,你将其取名为‘台湾’。】
【而这样的行为,虽然进一步加速了民间的造船业,拓展了航海术,也让很多冒险的人死于大海之上。】
【晟武二十三年,楚世昭对外建立了朝贡制度,这样的朝贡体系是以楚世昭所在的中原帝国为主要的核心从而建立的一种等级制度森严的政治秩序体系,中原王朝以天朝自居,透过册封,结合楚世昭的思想体系,层层往外推拓。】
【由于大周王朝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都是中原王朝独有的产物,周边各个国家都有极高的需求。】
【所以在朝贡的过程中,这些进贡的国家,将各自国家的特产拿来换取东周王朝的‘奢侈品’。】
【“夷狄奉中国,礼之常经,以小事大,古今一理。”】
【楚世昭确立了东周王朝所在的中原王朝为政治中心,而他命令官员悄悄地将大周王朝内,那些瓷器、丝绸、茶叶的残次品用以在朝贡的交易上。】
【在接受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臣服或认同后,楚世昭严格控制东周王朝的商品流出。】
【匈奴王庭非常需要茶叶这样的商品来维系族群的健康,而按照楚世昭的要求,他们不得不提供极高质量的战马资源来换取茶叶。】
【高句丽占领了新罗和百济后,逐渐在辽东方向扩张了自身的势力,而他们无比向往楚世昭的东周王朝,学习他们的衣食出行,故此对丝绸有很高的需求。】
【在楚世昭开放了朝贡的体制后,这些国家都愿意以‘臣民’的身份,向楚世昭进献特产,以白银、黄金来换取东周王朝的瓷器、丝绸、茶叶。】
【一时之间,对于这些交易的渴望,原本只是名义上表示臣服的外邦,都派遣了各自国家之中的重臣前往东周王朝拜访楚世昭。】
【东周王朝在楚世昭的步步统治下,终于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
【万国来朝!!!】
四个金灿灿的字眼在画面上撼动着!!!
【晟武二十四年,李瑾病逝于长安,楚世昭闻讯,再度亲自为这位坐镇朝廷的大将军抬棺,楚世昭亲自钦点了李瑾的谥号——忠武,陪祀太庙。】
【同年月底,文俞在开凿大运河的漫长岁月中,身体同样出现了隐疾,很快,他就向楚世昭请辞,并提出让朝中刚刚崭露头角的新秀陆季接手这样的工程。】
【在三次请求告老还乡的情况下,楚世昭只得含泪准许文俞衣锦回乡的请求。】
【离开京城的时候,文俞满头白发,他同样是流着眼泪,拉着楚世昭的手道:“幸为君使,无憾今生。”】
【“若有来世,再复君臣。”】
【“微臣。告退。”】
【文俞离开京城的第七天,在回家乡的路上病故,后来楚世昭才知道文俞早已病入膏肓,在开凿大运河的这件事情上,损耗了他太多的精力,日日夜夜不眠不休,食少而事繁,如此岂能久乎!】
【而文俞并不希望志得意满,壮志已成的楚世昭为他而难过,于是先行拜退。】
【“失郭忧,无人再为朕分忧,失文俞,无人再为朕谋国。”】
【“宫阙花开幽故里,不及文俞伴我情。”】
【看着当年一起重回长安,文俞亲自在楚世昭的皇宫里种下的那棵桃花树,这桃树如今一观,已是日益茂盛,恰好又种在了必经之路上,这本该让宫人将其挪去,但楚世昭轻叹了一句——“此文公赠我,勿去。”】
【于是,这棵桃花树便一直留在了宫阙之中。】
【晟武二十五年,杨方提出了他想要回到钦州,为那些无辜被屠杀的百姓守灵。】
【楚世昭最终权衡之下,拒绝了杨方的请求,这让杨方在宫廷之中痛哭不已,他跪在皇城之外的东周门,直到楚世昭愿意同意他去钦州为止。】
【“陛下,这是老臣最后的遗愿,若不能如愿,宁死矣。”】
【在李瑾、文俞相继辞世后,楚世昭本想让杨方留在京城,辅佐他的皇太子楚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