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第92章 晟武之治终于迎来了它的全盛期(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文俞和桓盛站在楚世昭的左右相伴,此二人原先是楚世昭的左、右仆射,相当于左相和右相,后来楚世昭废除了左、右仆射的官职和宰相制度,推行了《内阁制》,如今衍变成了由文俞所主导的内阁。

而楚世昭的长子楚济邦流露出如沐春风般的微笑,与群臣相谈。

可最终的画面,却定格在那个负众生而立,头戴冠冕,鎏金漆黑龙袍的帝王楚世昭的身上,最后一个短促呼吸的功夫,他回过头来,威武霸气地落坐在了龙椅之上。

那张曾经年轻、英姿飒爽的面容,如今变得愈发沧桑,唯一没变的,却是那种一往无前的锋锐。

在楚世昭落座的瞬息,群臣立刻正襟危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晟武二十一年六月,楚世昭遣周使,前往周边各个国家建立‘邦交’。】

【“周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周使跋扈,出使各地,以上邦之国,自认为主,以大国之使,行小国之主的权力。】

【西域三十六国不敢为敌,臣服于楚世昭的浩荡皇威,一时之间,在周使出行后,那些所到的国家都愿意以臣属的名义向大周王朝进献忠诚。】

【晟武二十一年八月,大周王朝的文化迎来了新的高度。】

【恭喜你触发了新的金色机缘事件——《龙虎榜》】

【在文化日益普及,识字率得以提高,楚世昭著书《世昭新书》后,大周王朝迎来了百家争鸣,各地世家交换家学,以此共同促进教育、文化、学习的奋进时期。】

【晟武二十一年的科举考试中,以文学见长,行大开大合的浩然正道为治国准则的文俞临时被任命为礼部试主考官。】

【在这次科举之中,一共有四十余万的读书人参加,共录取进士388人,《后周书》有臣传的有高达24人,官至六部、入主内阁的有9人,位列东周七雅士者已有4人。】

【东周七雅士,又称为“东周文坛七大家”,由于品行兼备,文学才能卓著,得以流传后世。】

楚世昭看了一眼,这批进士之中,大部分人都是才识高于自身的内政能力。

普遍都是70出头的才识,然后内政能力稀松平常,只有40左右,极个别甚至只有30多的内政能力。

不过,也不全是这样的情况,有个叫陆季的,其才识91点,初始内政能力就有82点。

这种就属于上手就能用的,就是脾气差了点。

楚世昭不怕你脾气差,就怕你菜还事多。

其余人就养着吧。

又不是养不起这些人。

能力差是可以练的。

指不定到了楚世昭儿子那一代,这些人的内政能力就会逐步提高,现在楚世昭主要是抓道德。

道德越高的官员,越难制造出冤假错案,也更加负责,不容易出现贪污的情况。

而且楚世昭现在最没想到的就是周边国家的滑跪速度能那么快。

可能是南越那一场战事,蓝殊这个敢干大事的将领,强势镇压所起到的震慑效果。

既然不跑过来找事,还跑过来给楚世昭认儿子,当儿子辈了,那楚世昭也没理由出兵。

打这些穷得要命的老弟,可能动员消费的经济,都比打下他们要划算。

【晟武二十二年,大周王朝的民间开始有普通的百姓陆陆续续尝试对外航海,不久之后,一个名为‘夷岛’的地方被发现,你将其取名为‘台湾’。】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