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处罚权力的根本(第4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自古以为,文官们不正是通过这一条,来“掌控”皇帝的吗?

朱允熥要想真正做到大权独揽,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让自己能随心所欲的决定自己的婚事,而不是受到操控和钳制。

此事也不能操之过急,只能徐徐图之。

另一个原因,则是他手底下用的人,似乎都是同一派系。

彼此之间没有纷争,没有矛盾。

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家能同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很容易拧成一股绳。

可坏处亦是明显的。

那就是遇到什么事情,下面的人可能越开上位者,自行商量决定。

自古帝王驭人,往往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

朝廷重臣若是都和和睦睦,那他们对帝王的权力,反而会产生严重的威胁。

将相不和,派系纷争,会受到皇帝的斥责。

但实际上,皇帝的心中,是很乐意见到这一幕的。

有时还会故意引导群臣之间争斗。

这便是权力之术,亦是驭人之道。

朝廷的党争,在很多时候,都是皇帝故意放纵,甚至是引导的结果。

就连英明于老朱,也明确说过与朱允熥说过,他的朝堂上,有以自己老乡为首的淮西勋贵和以刘伯温等文人为首的浙党集团两股势力。

他们之间的对立和争斗既是天然的利益诉求不同,也有老朱引导,挑拨的功劳。

虽然如今浙党集团的首领刘伯温已死,淮西勋贵的首领胡惟庸亦被老朱杀掉,但文人和武将两股政治势力对立的朝廷格局,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老朱分封的藩王,则是大明朝堂的第三股强大势力。

有三股势力彼此平衡,彼此制约,皇帝才能居中协调,掌握大权。

这个道理,朱允熥并非不懂。

只不过,在他看来,自己手下就这么一点亲信,用不着在他们当中再分什么派系。

团结一心,才能办成大事

但如今看来,他大势渐渐已成,必须在自己在手下,培养不同的政治派系了。

否则,以后类似的事情,难保就不会再发生。

这与他用什么人没有啥关系。

无论是用谁,只要下面一团和气,没有尖锐而激烈的矛盾,他们就能自己商量决定事情,不需要请示上位者。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