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二百五十章 权力运作的两条线反腐风暴(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也清楚自己该怎么做,拿捏朝会的尺寸。

这次一反常态,连续七天举行早朝,其目的只是一个,向朝臣,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反贪污腐败,誓要肃清江湖帮派,盗贼匪寇的态度。

这与黄子澄案不一样。

黄子澄案太过于高压,会让所有大臣都害怕,唯恐不小心牵连到自己。

久拖不决,便会朝野不宁,人心惶惶。

但这次,则是纯粹的表明对此的重视。

让大臣、让天下官员都掂量掂量,谁敢在这上面推诿敷衍、不用心办事,甚至贪污腐败的后果。

与老朱喜欢在事后杀得人头滚滚不一样。

朱允熥更喜欢将“丑话”说在前面。

有了之前利用黄子澄案做的拉拢,大臣们都相信这次的风暴不是冲着自己来的。

同时也清楚太孙殿下对此有多重视。

很快,朝廷各部便被动员了起来,一道道的公文迅速发往地方各官府衙门。

除此之外,朱允熥还一反常态,先后亲自前往刑部,法部,都察院,吏部……等朝廷诸部,召集该部所有大小官员训话,讲述铲除黑恶势力,江湖帮派,以及山贼盗匪的重要性。

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反贪污腐败。

《大明日报》上,亦是每天一篇社论,以极其严厉的语气,阐述此事。

同时,每天重复刊登都察院,刑部、法部等诸多部门的邮编地址,号召全民监督。

在任何一个自上而下进行统治的体系里面,权力的运作,都有两条线。

一条是明线,一条是暗线。

明线就是朝廷公告天下的圣旨,公文,法律法规,各部门下达的公函等等。

这是摆在明面上的。

还有另一条更重要的线,则是官员们私下的指示,汇报,联络。

比如说,某省的按察使司,在收到朝廷寄来的公文之后,通常有两个选择。

如果是小事,自然是按照公文里面要求的办。

如果是大事,或者心中有其他疑问,再或者涉及自己的利益等等,那就会先压下。

然后,写信给朝廷里当部堂,当阁臣的“恩师”,曾提拨自己的高官等人,问问他们的意见。

如果他们说此事必须要办,那便照做。

如果他们说可办可不办,那就要再好好权衡一二了。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