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二百五十章 权力运作的两条线反腐风暴(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要知道,自老朱离开,朱允熥开始执政后,对于朝会,他素来都是极少参加的。

大部分都被取消了。

在朱允熥看来,朝会接受参拜,虽然能通过仪式感,强化大臣对帝王的敬畏。

但仪式太过繁琐,非常折磨人,偶尔举办一次就行了。

天天进行朝会,反而会失去其原本的作用,使大臣也不再因此而产生敬畏。

偶尔一次朝会,大臣会非常重视。

天天朝会,便习惯了,不以为然了。

真要议事,可以单独召见大臣商议,问询意见,发布命令。

史书上总说某某皇帝多少年不上朝,却仍然大权独揽,有些人总觉得这不可思议,该皇帝权力手腕惊人。

但实际上,朱允熥很清楚,这才是符合权力运行规则的。

通过私下发布指示和命令,更容易掌控大权。

相反,若是什么事都拿到会上讨论决定,而事先没有先与人沟通好,那最高统治者,就会慢慢失去权威。

因为在别人的眼中,你根本不能一言而定,不能自己做主,那为何还要敬畏你呢?

什么时候举行会议讨论一件事,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力。

时间由你决定,你可以私下与人沟通,达成一致后,再召开会议。

会议具体讨论什么事情,亦是如此。

历史上,有不少皇帝不懂这个道理。

被读书人忽悠傻了,天天上朝,勤政无比,凡事都在朝会上商量。

朝会要商讨什么事情,都被大臣牵着鼻子走,而不是自己做好布置,只讨论早已准备好的事,任由大臣决定主题。

凡是这样做的皇帝,最终都使得朝政沦为无休无止的党争,皇权不仅没有加强,反而被大大削弱。

老朱虽然是一个很勤奋的帝王,也曾经天天上朝。

但他可是极少在朝堂上与群臣商量什么事,都是直接决定,乾纲独断,而且杀伐极重。

这正是老朱与那些庸才的区别。

朱允熥因为自后世穿越而来,只要一对比分析,便能得出权力运作的道理。

再加上他多少懂点心理学。

对于哪些于帝王有用,哪些没用,哪些要适可而止,皆有着较深入的认知。

也清楚自己该怎么做,拿捏朝会的尺寸。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