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又不可不信。”
“眼下大明军事学院正式开学在即。”
“整个大明军队的诸多大将,皆云集京城,等待着入学拜师。”
“对殿下而言,这亦是极为关键的时刻。”
“若是在这个时刻,让将领们离京,前往北方边境御敌,错过大明军事学院的开学典礼,也就不会给殿下行正式的拜师礼。”
“这对殿下的威望,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这些人,大多数早已在报纸发了公开的声明。
这亦是朱允熥为自己造势的策略。
如果他们最后却没有进入学院,没有拜师,伤害的自然是朱允熥的威望。
虽然以后还可以再补上,但意义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可若不让他们离开,万一北元大举南攻的事是真的。”
“北方缺少统兵大将坐镇指挥,诸军只能各自为战。”
“一旦防线被破,后果将不堪设想。”
杨士奇苦笑道:“此事倒是真的给我出了一道难题了。”
他毕竟是初理朝政,更没有处理战事的经验,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朱允熥眉头紧锁,亦陷入了沉思。
眼下枪支的制造,已经到了一个最关键的时刻。
虽然不可能造出后世二十一世纪那般厉害的枪械,但简单的燧发枪,已经有了一些眉目。
历史上,第一支燧发枪出现在十六世纪中叶。
因为朱允熥的出现,让这一时间提早了一百六十年。
这其实很正常。
农业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是非常缓慢的。
早一百年,晚一百年,整个社会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也就是说,相关的发展其实早已基本成熟,需要的只是历史的某一个偶然。
此时熟知后世情况的朱允熥,将其提前弄出来,也是十分自然的事。
对于大明来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优势,却将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能组建一支全部装备燧发枪的军队,便能轻松不费力的击溃北元大军。
然而,此刻的燧发枪还没有最后定型,还有一些小毛病需要解决。
何况即使是正式定型生产了,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生产的速度也不可能很快。
生产之后,还需要装备军队,并训练与之对应的新战法。
这些都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