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一百一十章 意想不到的转折(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他这段时间,每天都只睡两三个时辰。

虽然此时的杨士奇,正是二十几岁的年龄,身强力壮扛得住,但肯定也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嗯!”朱允熥点了点头,道:“这样吧,先革去曾秉正通政使之职。”

“再命他暂代通政使,令其好生重建通政司,将功补过。”

简单点的说,这个处罚将是将其由三品官降为了平民。

但又继续用他在原来的职位上效力,却没有品级和俸禄,戴罪办公。

办好了自然能重新得到提拔,甚至官复原职也说不定。

办不好就可以滚蛋,甚至下狱了。

在洪武朝,这类处罚并不少见。

老朱惩贪的力度太大,贪官杀得太多。

以至于官员都不够用了。

因而只能将一部分已经犯罪被革职的官员,仍然留着处理公务,乃至升堂审案。

一度出现堂上审案官员和堂下犯罪之人都戴枷锁的奇观。

通政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衙门。

在朱允熥看来,也极其有用。

他如今还没有想好要如何对大明的中央机构进行大规模改革,也远不到那个时机。

通政司暂时仍然要留着用,令曾秉正这个通政使戴罪去组织重建,就顺理成章了。

有前车之鉴,相信他也一定会谨慎办事。

“是!”

杨士奇应声道。

接着,他递上一堆整理好的军情塘报。

“这些都是边关急递,说北元大军,将于近期大举南下,望朝廷早做准备。”

朱允熥接过去,随手翻看了一下,问道:“都是北元那边传来的谍报?”

杨士奇点头,道:“正是!”

接着解释:“过去这些年,大明与北元战争不断,咱大明也没少在北元那边安插谍子,收买线人。”

“这些军报,就是安插的谍子传过来的。”

“毕竟,真等到北元的军队攻过来,就有些晚了。”

朱允熥微微皱眉,总感觉有哪些不对,又问道:“杨先生怎么看呢?”

杨士奇沉吟了片刻,道:“但凡谍报,便不可能一定准确。”

“毕竟军情瞬息万变,敌人可能故意制造假的情报,也有可能会改变决策。”

“但我们又不可不信。”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