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内,称赞声连连响起。
“文章写的真好。”
“港岛政坛亦有能人啊,胡议员是一个爱港爱国的官员。”
“要是能再精炼精炼,凝结出一个震耳欲聋的口号,宣传效果肯定会更好”干事们都大加赞许。
梁漫平明白真正出手的不是胡博超,而是91吃瓜的老板尹照棠。
91吃瓜是一份专门发布时政花边、重点新闻的小报,还有一块版面,学《东方日报》搞“功夫茶”
请议员和学者评政议政,讨论局势。
订阅91杂志,附赠吃瓜小报的营销方案,更是潜移默化,培养出一大批读者。
基本上,91杂志跟91吃瓜的发行量可是一比一,吃瓜小报就夹在杂志背面的塑封里。读者们省了一个报时政报纸的钱,多少都会看上两眼。
据推测港岛91吃瓜的读者量,已经超过五十万。
平均六个人里,有一个会看91小报,数据貌似很夸张。但六个人有一个看咸湿杂志,是不是很合理许多了?
尹照棠在推出91吃瓜的时候,完全就是冲着影响力去的,根本冇考虑过赚钱。组织在确定跟尹照棠合作之时,便充分考虑到91杂志的影响力。
此时,梁漫平神情喜悦,下达着指示:“跟小社说一声,把社里本期小报收集留档。”
“是!”报纸收集留档,代表当中的文章,有政治分析意义,将来可能要翻出来研究。
小社则是“大新华”内部对“小新华”的称呼。大新华不可能订十几分91杂志,只以办公名义订上一份。
小新华好歹是编辑社,肯定会多订两份。
梁漫平沉吟片刻,又道:“你们自己有订杂志的,小报充公上交,知道吗!”
“知道了!”
干事们齐声相应,竟无一人遗漏。
后来,光系大社三十多位干事们就上交了一百多份小报,离家路远,自我慰藉,可以理解!
但是帮人代购,成箱成箱往内地寄,真是有点过火了。
好在,梁漫平不分管D纪,专门就文章,提笔撰写了一篇报告,跟着电报一起拍回内地。
他再走出办公室,在走廊上用私人电话,照着黄皮电话本上的号码,拨出电话道:“尹生啊,有时间吗?”
尹照棠正在杂志公司的会议室里,站在主位上,朝在场的主编们压手,示意众人安静。
总编辑马超辉,副总编贾明共七人,齐齐收声。
尹照棠温声道:“平哥,在外边饮茶,要不要过来?”
“不用啦,贵司报纸上胡议员的文章很不错,能不能再细化一下。把长篇大论的理论,凝缩为几句话,加大传播度。”梁漫平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