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马成养孩子时我就提醒过他,后来果然发现马懿这孩子有很多问题。”
“好在纠正的及时,这几年在临州大学里,他也渐渐走入了其他学子中。”
“如果没有及时的纠正,马懿会变成什么样子?”
“是不是要变成以前压榨我们的吐蕃贵族子弟一样,学着去压榨陇右的老百姓?”
“马懿是一个例子,如果你们不能教好孩子,那就送到临州来,我替你们好好教。”
刘继隆话音落下,众人纷纷低下头,没有反驳。
只是他们并非不想反驳,而是不敢反驳。
他们在心底,自然是不认同刘继隆口中所说的。
见状,刘继隆深吸一口气道:“你们的那些娃娃没吃过苦,加上你们经常宠溺他们,所以早就养成了对普通百姓和官吏的优越感。”
“我这几日没少看到你们的那些娃娃在学校里忤逆老师,动不动就搬出你们来,让老师不敢罚他们。”
“你们要是觉得这样做的对,那我没有什么话说,但他们以后肯定是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的。”
“他们比你们吃的苦少,能吃苦的人才能有出息。”
“临州大学的事情,我相信你们都知道了。”
“今年毕业的那批学子,其中包括马成的长子马懿,高进达的长子高述、次子高淮……”
“除了他们,其他人大部分都是农民和工人的孩子。”
“我对他们的安排是开荒务农两年,当兵两年,从吏两年。”
“你们要是宠溺你们的子女,以后也就不用送他们去临州大学了,已经进入其中的,也早早办理退学吧。”
闻言,李骥忍不住站起身来,毕恭毕敬作揖道:
“节帅,您说的确实有道理,但他们毕竟是孩子,他们还能怎么吃苦呢?”
刘继隆没有生气李骥反驳自己,只是摇摇头道:“你说得不对。”
“你讲吃苦的时候,想法不对。”
“你觉得他们没有苦吃,没苦硬吃,是因为你把他们当做普通的孩子。”
“但我问你,等他们及冠之后,你难道会像对待普通的孩子那样对待他们吗?”
“把他们调到你身旁当两年亲兵,然后弄些功劳给他们,让他们从旅帅、校尉,甚至是都尉开始做起,这不就是那些吐蕃贵族子弟曾经的经历吗?”
“去基层当农民开荒、当兵、从吏……这有什么苦的?”
“留在你们本州县的学校读书,又有什么苦的?”
“学校的食堂伙食要比大多数百姓家里的伙食还要好,难道不是这样吗?”
“但就是这样,你们中还有不少人去提意见,写信给国子监,希望提高临州三个坊学校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