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229章 乱象徒生(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李商隐与他对视,二人目光碰撞,最后还是李商隐忍不住道:

“下官虽然不知道节帅具体是怎么想的,但以此二万余读书人,足够运转一国。”

他此言并非说刘继隆可以凭借这些人取代大唐,而是说刘继隆有了自立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河朔三镇没有的。

哪怕河朔三镇拥兵数十万,辖民数百万,可他们却没有自立之能,而刘继隆有。

唐廷只要能好好探查陇右实力,其中有识之士者,必然将其视为大患。

只是可惜,刘继隆的手段和提防,使得唐廷对陇右的了解还浮于表面,例如曾经的李商隐。

在他们看来,陇右拥兵不足二万,辖民不过二十余万。

如此实力的藩镇虽少,却也算不得什么。

只要皇帝有决心,官员有手段,也并非镇压不了陇右。

当然,这是唐廷看来的,而对于了解陇右潜力的李商隐而言。

陇右足够和唐廷打一场持久战,哪怕陇右的结局好不了,但唐廷也必然要自食恶果。

“朝廷视我等为仇寇,依义山兄所见,朝廷对我陇右是何等态度?”

刘继隆没有回答李商隐的话,而是岔开话题,询问起了朝廷对陇右的态度。

对此,李商隐没有隐瞒,而是直接道:“势弱则安抚,势强则剿灭。”

“说得好!”刘继隆笑着点头,并不因为其这么说而难堪。

不过叫好过后,他又继续询问道:“若朝廷势强,试图围剿陇右,义山觉得又会如何?”

二人的话题渐渐大胆了些,因此李商隐也不得不沉思盘算了起来。

唐廷的财政,李商隐虽然不知具体,却也能猜出大概,毕竟昔日他也与令狐楚谈及过这些问题。

唐廷要是想剿灭陇右,以当下的财政情况是万不可能的。

正因如此,围剿陇右前的第一步就是增加财政,而增加财政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搜刮百姓。

问题在于,朝廷对百姓的搜刮盘剥已经不浅,从关中到山东,从河东到江南……不说饿殍遍野,却也能称得上遍地饥民。

短期加税,百姓们还能撑住,可若是长期加税,必然遍地起义。

想到这里,李商隐才缓缓开口道:

“朝廷若是想要剿灭陇右,必然会增税,而后向陇右四周增兵。”

“在下官看来,朝廷显然低估了节帅和陇右。”

“朝廷若是想要围剿陇右,先不提良将,单说兵将就不该少于十万。”

“以下官在东川的了解来看,征调十万兵马围剿陇右,每月所耗不下三十万贯,每岁接近四百万贯。”

“以节帅对陇右的经营来看,即便朝廷征调十万兵马进逼,短期内也难以拿下陇右。”

“只要日子拖长,淮南等地必然动乱,届时流民四起,哪怕拿下陇右,局面也不好控制……”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